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深秋行进在7号公路康州段风景区

已有 8010 次阅读 2007-4-5 06:51 |个人分类:美国纪行见闻(A)

深秋行进在7号公路康州段风景区

 

黄安年文 200745

 

(按:《深秋行进在7号公路康州段风景区》一文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观察栏目20061014日再发。)

****************************

 

从初夏到深秋时间过得真快。刚来时在美东中部地区所见树林一片绿色,偶尔有红黄白各色的花朵点缀,而只有在深秋季节,整个美东地区变得以金黄色为主调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不同的树种使落叶错落有致,说它是五颜六色,层林皆染,一点也不夸张。我们所住的纽约威郡索默斯胜古山庄地区,由西山和东山两部分组成,处于纽约市两个大的蓄水库之间,周边还是自然保护区,我来这里后每天沿上下山坡路走步三刻钟左右,迄今已经超过100次,这里的景色足以使我们整天可以欣赏到从初夏到深秋丘陵风光的细微变化,我们所住东山和西山相连,东山丘陵沿盘山路有28道弯,可谓每处都是“风景这边独好”。本来在近处欣赏秋几景已经美不胜收。不过我们还是想利用深秋的大好时机去附近的康州7号公路风景区欣赏那里的美景,因为那里有山有水,还有一个接着一个的州立公园,自有另一番风光。

 

1018日我们全家去康州小镇欣赏秋色。10时起汽车沿科尔顿瀑布保护地走山区公路,这里左边是丘陵,右边是湖水,两傍各色树叶映入我们的眼廉,走出湖边小路接另一个皮斯湖。随后我们走133公路接202公路,其北面是西湖保护地,南面则是伍斯特山州立公园和塞特皮埃尔蓬州立公园,到了新密尔福德地区,这里是又一片湖区,即著名的斯宽特茨州立公园。我们走的是一条自然保护区路线,沿线道路并不宽敞,但是两边风光无限,沿途具有新英格兰建筑的小镇引人入胜,还有像新密尔福德高级中学具有相当规模、设备现代化的学校。

 

1130分进入7号公路,时遇旅游车迎面而过。据说沿着7号公路走可以一直开到阿帕拉契亚山区,和北卡和田纳西州的大雾山国家公园相接。7号公路的南端在康州境内是丹伯里,这一条州际公路,双向单行道,一边是小河,另一边则是小山坡,沿途一派秋季风光,走了一段到了像盖洛德斯维尔这样具有英格兰风光的小镇。到了肯特县,它分南北两段,在南肯特的西面临纽约州的斯哈根蒂科克印第安人保护地 而东面是瓦拉曼格湖州立公园。到了近北肯特县则是著名的肯特瀑布州立公园其间我们在湍急的河流旁摄影留念。它的西面是马其顿河州立公园。再往北走是康华里桥,继续北上是胡萨托尼克草地州立公园,由于单线对开不允许停车,所以沿途许多精彩画面难以拍摄,真希望能选择风景优美地段停下仔细欣赏。再走一段车路在坎能县的瀑布村及南坎能一线的露营地停留。许多车辆在这里整宿露营和野餐,附近既有激流又有茂密森林,确是休息的好地方,有人还坐着筏子在急流中钓鱼取乐。

 

13时,我们到达华盛尼湖不远的坎能火车站处,实际上这座火车站已经废弃不用。这里临近纽约、康涅狄格和马萨诸塞三州的交界处,是7号公路和44号公路的交汇点,又是康州的北端,再向北就要进入马萨诸塞州了。现在火车站依然十分繁华,附近有利用车厢当作餐馆做生意的。作为三州交通要道,它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一家美国餐厅吃了一顿美式午餐后沿着E44号、8号公路行进,经过海斯塔克山州立公园、普拉特希尔州立公园,到达温斯特德重镇时1430分,再沿8号公路向南,路过高地州立公园、威郡中心伯奥庞德州立公园、保根特州立公园、森尼布鲁克州立公园、托普斯米地州立公园、布莱克石州立公园等地到了沃特伯里,来到Z当年工作过的地方索斯伯里,和IBM其他办公地一样,这里也占有一个很大山头,像这样占据山包的大公司目前似乎是很少见的。返回胜古山庄家时1635分,整整七个小时穿行在难忘的康州7号公路山水相连深秋风光的旅游线路上。

 

(写于20031018日)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美国问题观察/20061014日再发

 

附图:

1. 7号公路康州段风景区沿线一景

2. 7号公路康州段风景区沿线河流一景

3. 7号公路康州段风景区沿线河流一景

4. 7号公路康州段风景区沿线树林

5.位于康州索斯伯里的一家ABM办公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48.html

上一篇:在约克镇高低附近的Wilkens 水果农场采苹果(2006年9月17日)
下一篇:来自英美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对话学口语十分走俏
收藏 IP: .*| 热度|

1 rosejump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