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有一种紊乱,才是真正的“油腻的中年”

已有 2715 次阅读 2018-11-16 09:2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前段时间,“油腻的中年”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各种“油腻”的指标,让不少中年人不知所措,一阵慌张。其实那些都不不必在意。需要在意的是真正的“油腻的中年”,以及该如何避免成为“油腻的中年”人。


血脂异常,真的会让人变得油腻!


图片来源:Pexels


血脂包括什么?


血脂包括哪些成分呢?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TC)、三 酰甘油(TG)、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类 脂(如糖脂、磷脂)的总和。需要注意的是脂肪酸和胆固醇是不同 的脂肪成分。为什么要标英文简写?因为很多医院的化验单就是用 英文简写报告的,患者常常看不明白。


我们通常检测的是什么指标?


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磷 脂组成的球形大分子。脂蛋白的构成不同,它的重量有所不同。 其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为高密度脂蛋白(HDL),随密度降 低、颗粒增大,依次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和乳糜颗粒(CM)。它们的作用是转运胆固醇,只有高密度脂蛋白(HDL)是把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回肝脏代谢,因此被称为 “血管的清道夫”,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好”胆固醇。 而其他脂蛋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从肝携带胆固醇到 外周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的斑块形成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关 系密切。低密度脂蛋白(LDL)每增加0.26mmol/L,冠心病的风 险就增加10倍。因此,在临床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被严格限制 达标。 


在化验单中,我们经常还能看到apoA和apoB,这两个指标是 载脂蛋白。apoA可以间接反映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apoB可 以间接反映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因此apoA高一些,apoB低 一些会更好。但是载脂蛋白与脂蛋白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还 是以脂蛋白水平为主,载脂蛋白仅作为参考和科研应用。



什么是血脂异常?


我国血脂异常的定义见表1。


表1  血脂异常(2007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胆固醇的好坏如何区分?


胆固醇是人体组织细胞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胆固醇作为细 胞膜的组成成分, 在调节细胞膜流动性、相变及通透性, 维持细胞 膜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胆固醇还是胆汁酸及类固醇激素 如雌激素、黄体酮、睾酮及其衍生物等人体重要激素的重要合成原 料,并且也是合成维生素D3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物质。最近 的研究表明,胆固醇还是维持人体内神经元可塑性和传导性的重要成分。 


人体内,胆固醇在血液中主要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 行运输,LDL的主要功能是结合胆固醇并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 细胞,满足全身组织对胆固醇的需要,人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 蛋白是LDL。同时,人体内血脂系统也具有自己的自身平衡,在肝外组织中进入巨噬细胞内的胆固醇又可以由高密度脂蛋白(HDL)转 运返回至肝,由肝进行分解清除,这样就能防止过多的胆固醇在人 体的肝外组织如血管壁内沉积。 


研究发现,随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 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国内外的研究均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通 常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称为“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能促进外周组织中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回肝进行消除,同时还具 有抗氧化、抗感染等机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也 发现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对 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为“好”胆固醇。但当其水平过高时, 依然有不良影响,所以一定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将血脂控制在 合理的范围。


如何提高“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


 双管齐下,管好“坏”胆固醇,提高“好”胆固醇。 


(1)“管”生活方式:①合理饮食,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 动物内脏,适当吃些杏仁、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②控制体重。 ③适当运动,贵在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 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④戒烟限酒,受益无穷。 ⑤保持乐观心态,心理平衡,避免负面情绪。 


图片来源:Pexels


(2)“管”合理用药:冠心病的防治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 程,可能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合成和通过进食吸收胆固醇。他汀是一种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药,是降低 “坏”胆固醇的主导药物。他汀不仅可以降低“坏”胆固醇,稳 定/逆转斑块,还可以大大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被称为降脂治 疗的基石。建议定期复查血脂,不要随意停用,一旦停用他汀,胆 固醇就会升高,可能会导致已经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进展,使心血管 疾病风险更高。



如何安排血脂异常患者的饮食?


 血脂异常患者讲究“吃得明白,吃得健康”,注意“一个平 衡”——能量平衡,“五个原则”——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 肪、低糖、高纤维饮食。 总热量应根据体重和活动情况来决定,通常成人每日所需能量 为30kcal/kg理想体重。 每克脂肪产生9kcal的热量,一般总脂肪含量应低于总热量的 30%。应多吃含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多、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 少的食物,如瘦肉、禽肉、虾、豆制品、谷类、坚果、水果和蔬菜。


如何选择降血脂的药物?


首先,对于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在服用降血脂药物的同时,必须坚持饮食控制、减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和戒烟。降血脂类药物应该根据各种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学特点、患者的适应证、安全性、药物间相互作用和重要的不良反应等因素来进行选择。

 

在各类降血脂药物中,他汀类药物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用药,多项国际多中心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已经反复证明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各种他汀类药物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使用常规剂量,如未达标或患者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可以加大单药剂量或联合其他类别的降血脂药物,如依折麦布。他汀和依折麦布的联合应用,可以使血脂达标更快,并且还能避免因为加大他汀类药物剂量后带来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增加。同时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较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在预防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益处。

 

贝特类药物适合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烟酸类药物降低三酰甘油和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明确。胆酸螯合剂因为目前国内市场的供应问题,临床使用很少。n-3多不饱和脂肪酸,即我们常说的深海鱼油,主要是降低三酰甘油,也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与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合用,可以有效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

 

使用降血脂药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合成胆固醇的HMG-CoA还原酶而发挥降血脂作用。由于人体的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高峰在半夜,故他汀类药物临睡前服用能更好地抑制该酶,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他汀类药物的最大降血脂效应为2~4周,所以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4~6周后复查血脂,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然升高,应该调整剂量或调整药物种类或联合用药,在4~6周后再次复查血脂。因为他汀类药物具有肌肉毒性和肝毒性,所以如出现压痛、肌肉酸软、僵直、疼痛或痉挛(非夜间痉挛)表现,或排褐色尿时,以及出现腹胀、食欲缺乏、呕吐、恶心、肝区隐痛、乏力、黄疸表现时,请及时到医院检查。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服用他汀类药物。正在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指红霉素、阿奇霉素,除外克拉霉素)、地高辛、吡咯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胺碘酮、维拉帕米、环孢素、奈法唑酮、蛋白酶抑制药等药物和(或)喜欢饮用西柚汁或有酗酒史的患者,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药。

 

(2)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药,即依折麦布:不论有没有进食,依折麦布均可以和他汀类药物联用,在肾功能不全或轻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依折麦布不需要调整剂量。但是依折麦布不能和胆酸螯合剂一起服用。依折麦布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单药治疗时,转氨酶升高、肝病或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概率和服用安慰剂的人群无明显差别。

 

(3)烟酸类药物:烟酸类药物中,缓释剂型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发生皮肤强烈充血等潮红反应,开始服用烟酸时,可以在食用低脂点心后睡前服用,加量一般在4~6周之后,皮肤潮红反应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因为烟酸类药物有增加肌病和肝转氨酶升高的风险,因此对于有明显肝或肾病的患者,已经同时服用诸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指红霉素、阿奇霉素,除外克拉霉素)、地高辛、吡咯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胺碘酮、维拉帕米、环孢素、奈法唑酮、蛋白酶抑制药等药物和(或)喜欢饮用西柚汁或有酗酒史的患者,不能采用这种联合治疗。另外,烟酸还有可能引起葡萄糖耐量的轻度异常和可能会升高尿酸水平,因此,糖尿病患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药。

 

(4)胆酸螯合剂:第一代胆酸螯合剂便秘的发生率非常高。由于胆酸螯合剂能和其他很多种药物结合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服用其他药物的时间应该在服用胆酸螯合剂之前1小时以上或之后4小时以上。同时,药物可以和水或果汁同时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刺激症状。新一代胆酸螯合剂考来维仑耐受性好,便秘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而且还不减少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的吸收,因此,可以和其他药物同时服用。胆酸螯合剂和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时,发生肝转氨酶升高的风险会增加。同时胆酸螯合剂如考来烯胺可以增加儿童肾衰竭和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风险。

 

(5)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中的吉非贝齐每日2次口服,均应该在餐前30分钟服用。由于贝特类药物在肝中代谢,从尿液中排出,因此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中禁用。有胆囊炎的患者也应该禁用。在最初服用贝特类药物的前12个月以内,患者应该定期复查血常规。贝特类药物可以从白蛋白结合部位取代华法林,可以增强抗凝血药的效应并增加出血的风险。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同时服用贝特类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一定要应用高纯度的鱼油制剂才能达到降血脂的效果。由于鱼油具有抗血栓的效应,可能增加潜在出血的风险。


一定要努力健康,远离“油腻”哦~



本文摘编自龚燕平主编《内分泌常见疾病专家答疑》一书,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9787030588692

    作者:龚燕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肖芳

    出版时间:2018-09-01

  • 定价:39.00元





本书目录


第1章 糖尿病——“并不美好的甜蜜世界” 
第一节 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第二节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 
第三节 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合理饮食 
第四节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 
第五节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
第2章 糖尿病并发症——“甜蜜的负担” 048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肾脏并发症 
第三节 视网膜病变
第四节 神经病变

……
第3章 血脂紊乱——“油腻的中年” 
第4章 痛风——关节炎疼痛中的第一位 
第5章 骨质疏松——“寂静的老年杀手” 
第6章 甲状腺疾病——“简单又复杂的疾病”


《内分泌常见疾病专家答疑》主要向读者介绍了常见内分泌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痛风、血脂紊乱及甲状腺疾病等。以问答的形式讲述这些疾病发病的特点、如何监测、如何治疗和预防、患者如何选择运动方式、饮食控制问题和生活方式的干预等。书中配以很多精美的图片,使其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易于理解,阅读轻松。


(本期编辑:王芳)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146518.html

上一篇:人为什么会自杀?
下一篇:18个科室医生联合发布:“最不希望你做的一件事”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