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百家讲坛》“请的大部分人都是博导”吗? 精选

已有 6778 次阅读 2007-11-19 11:57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百家讲坛》“请的大部分人都是博导”吗?

 

黄安年文  发表:20071119

 

“有着特殊的造‘星’功能”《百家讲坛》栏目总策划解如光最近在全国“海选”中跑到大连,并放话说什么《百家讲坛》“请的大部分人都是博导”,此言使人感到愕然,这些“请的大部分人都是博导”的人什么时候成了“博导”的。其实在高校教学中教授是最高学衔,“博导”只是负担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生的工作,并比表明“博导”比教授高出一筹,钱钟书不是博导,他的女儿钱媛是博导,但谁也不以为钱钟书比钱媛高出一筹。有博士点的学校才可能有博导,正好遇到年龄机遇时有人是博导,有人则不是。在北京师范大学郭预衡的学问比中文系许多人都高,但他不是博导,而他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们许多是博导。说“请的大部分人都是博导”的言外之意是他们请的主讲人比教授水平高得多,显然这位策划人误解了也误导了博导。

 

我们再来看看,《百家讲坛》“请的大部分人都是博导”之说,是真的吗?

只要分析一下被《百家讲坛》打造的几个明星的博导资格就很清楚了。

这里面在开始主讲百家讲坛时是博导有马瑞芳,这是她引为骄傲的地方。也有主讲明朝十七帝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他是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博士生导师。但是他这个博导马瑞芳的书中有注:“我问毛佩琦:百家讲坛在屏幕下边打专家身份时,易中天、王立群和我,都是博士生导师,但我们都打个‘教授’算了。为什么你不打‘教授’打个‘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毛佩琦解释说。他是在文物局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第145页)

 

易中天、于丹主讲时似乎还不是博导。马瑞芳在她的《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一书中说:“我注意到屏幕下方,于丹的身份介绍上,新增加个‘博士生导师’头衔。”(第106页),既然开始被请上百家讲坛时还不是博士生导师,怎么可以把后来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的事放到前面去说呢。

 

康震现在还是副教授,在北师大自然也不能当博士生导师。相信2002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也不会是博士生导师。

至于纪连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自然也无条件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了。

 

阎崇年老帅来自北京市社科院后来到人大,从介绍看并未提到他是博士生导师。那位引起争议连《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一书也没有专门描述的刘心武是个作家,不是博士生导师。被称为“老夫子”的王立群教授从网上资料看2007年是博士生导师(2007-09-02 20:17

http://hi.baidu.com/513714300/blog/item/9cfcd913c320f421dd5401a0.html),但20066月河南大学资料介绍他是硕士生导师,他2006年就走红百家讲坛,他被“请”进百家讲坛时是否博士生导师就需要将时间顺序仔细排队了。

 

主讲《慈禧》的隋丽娟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925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4855637.html

 

我们已经列举了许多例子,没有材料证明在百家讲坛“请的大部分人都是博导”。既然如此,为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总策划人要这样宣扬的。似乎隐含着他担心人们对这些被打造的学术娱乐化明星的学术含金量提出疑问。其实高校教学明星多的是,只是这些教学明星并非电视传播明星,而且如果高校教学如果按照这位策划人来改造和打造,我估计高校教学质量是难以保障的,因为高等教育的课堂不同于娱乐化的传媒,两者的对象、功能不同,一定要拔高媒体明星,贬低教学明星是说难以令人信服。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要不分场合把是否博士生导师挂在嘴边,百家讲坛面向的不是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培养而是传播大众文化,既然如此为何专门要强调百家讲坛“请的大部分人都是博导”呢。

 

附网上

********************************

《百家讲坛》总策划来连“选秀” 下一个“于丹”可能出自大连

http://news.nen.com.cn   2007-11-18 02:24:54  东北新闻网     

/本报记者谷子

                此前,它有着特殊的造“星”功能,于丹、易中天、阎崇年等人都是通过它从默默无闻的普通教授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如今,中国很多的学者、教授都在跃跃欲试,去它那里露脸过瘾。而为了保证“明星”质量,一场在各大学的教授“海选”由此产生;

                15日,《百家讲坛》栏目总策划解如光来到大连,在辽宁师范大学进行了一场“选秀”,本报记者专访了他。

                《百家讲坛》来大连选学术明星

               

            连《百家讲坛》栏目总策划解如光都不得不承认,如今的《百家讲坛》除了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它的造“星”功能也是有目共睹的。于丹、易中天、阎崇年等“学术明星”制造的“明星效应”和“超女”、“快男”比起来毫不逊色即是明证。

               

            事实上,在差不多所有学者、教授都跃跃欲试上《百家讲坛》露脸过瘾的现实下,《百家讲坛》栏目也是通过“选秀”的方式寻找有煽动力能吊起观众胃口的演讲者,不同的是,《百家讲坛》的“选秀”更多的时候不是张扬的,而是在一种平和的气氛中去发现“排队者”身上的学术明星潜质。

               

            15日,《百家讲坛》栏目总策划解如光和节目执行主编孟庆吉来到大连,在大连广播电视局作了一场演讲后,他们的身影便悄悄地躲进辽宁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此行,他们带着一项特殊的使命——认真听6位教授们按照《百家讲坛》模式精心准备的演讲,以期从中发现《百家讲坛》未来的“明星”,也许,下一个“于丹”就会出自大连。

               

            解如光告诉记者,来大连之前,他们在全国其他多个城市的大学中进行考察,可以肯定地说,下一个“于丹”或“易中天”就在他们中间诞生。其实,解如光的“选秀”成果不小,今年的主讲人王立群就是他们在河南大学“海选”来的。

               

            解如光先生在大连广播电视局的“三创讲坛”以《百家讲坛》栏目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分析了该栏目崛起、走红的原因,并对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经典文化之间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解如光的普通话说得非常有节奏,幽默风趣,因为“极富有感染力”,演讲中不时有热烈掌声回报。

               

            当晚,记者有幸和解如光面对面,在座的有教授、老新闻,还有解如光曾经的研究生,席间的许多话题都是围绕他的思路展开,谈古论今,解如光常有妙句蹦出,而他讲述的亲历故事则给人以启发,让人深陷人生哲理中学校唏嘘不已。

                《百家讲坛》不是易氏风格才有市场

                易中天无疑是《百家讲坛》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但能上《百家讲坛》就必须染上易中天的风格吗?难道“易氏风格”才有市场吗?

               

            有个例子是,《百家讲坛》今年推出王立群作为年度主讲人,有观众觉得他的风格越来越像易中天了。“麻辣”讲史的特点,有人喜欢,有人诟病。对于这个问题,解如光解释说:《百家讲坛》选人的标准是要学养好,表达能力强,能把学术讲得让大众容易接受,而且比较有趣,题材才可能会受大众的欢迎。”

               

            但“百家”的主讲人也要有自己的个性。王立群的风格其实与易中天有挺大的不同,我们看中的,是他的儒雅、厚重。另外,王立群是《史记》专家,《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分量本身也在这儿。”他觉得王立群和易中天各有特点:易中天视野很开阔,东西方文化都在接触,比较时尚,也很机智、幽默;王立群古典文学功底比较深厚,严谨、厚重,语言变化相对少一些。

                

            一些观众对王立群在演讲中用了很多时尚词汇表达有疑问,认为他是在效仿易中天。解如光的态度是,时尚表达没有画什么标签,学习别人的长处未尝不可。另外,上《百家讲坛》有个条件,你必须学会用现代的语言。易中天、于丹、王立群都是把自己的特点结合了大众传媒方式。有一些老教授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很陈旧,年轻人就很难接受。

                《百家讲坛》不是“百官”讲坛

               

            什么样的人可以上《百家讲坛》?解如光说,虽然不能以于丹、易中天为唯一的模式,但我们需要有特点的人,至少她(他)的演讲中要有让观众感兴趣的生动的色彩。

               

            有的大学给《百家讲坛》推荐的学者名单中有不少是著名的教授或领导级的专家,其实他们的思维中存在一个误区,以为所谓的“大家”才有给观众上课的资格。“《百家讲坛》不是‘百官’讲坛,而是为能担起传递中华文化重任的专家展示才华提供的一个阵地。”解如光让在座的人为《百家讲坛》主讲人排排队,基本上没有当官的,于丹算是有职务的,那也是碰巧碰上的。

               

            2004年底,《百家讲坛》举行了一次会议,解如光提出“架一座把专家送往大众的桥梁”。这是让专家通往大众的桥,这一头一定是专家,而且必须是优秀的专家。

                

            “架桥”成了关键,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解如光说:“大学教授习惯了对大学生讲课,我们请的大部分人都是博导,他们对博士讲课,没有必要对很多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释。到《百家讲坛》不行,面对的是大众。几乎每一位专家都要经历痛苦的改变过程,让专家讲故事、讲细节,细节和思想并重,而且,主要部分还要用历史事实和文学故事去讲述,叙述上要运用悬念化和戏剧结构,要能吸引人。所以每个专家都跟我们经过了长期的磨合。”

               

            解如光说,我们要找的人第一要有真本事,肚里有真货,这一点对于博导们来说不是难事,但最重要的是要放下架子与观众沟通,不光是你的演讲有多么大的感染力,你必须“放下学者的身段”。“要学会弯腰说话,要学会蹲下来说话,应该一屁股坐下来跟大众来讲学问。”。用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的话说,《百家讲坛》是张魔鬼的床,长的给锯短、短的给拉长,目的只有一个:适合大众,吸引大众。

                “小于丹”蒙曼将上《百家讲坛》讲武则天

               

            《百家讲坛》让于丹成为“明星”,于丹自然是《百家讲坛》的一个标杆。于丹之后,什么样的女性才能承载于丹制造的影响力?有一位被易中天称呼为“小于丹”的人即将走上《百家讲坛》讲授武则天的奋斗历史。

               

            这个人就是年仅32岁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她是“讲坛”开办以来最年轻的主讲人。媒体上透露,《百家讲坛》编导这样评价她:“她可能会为《百家讲坛》创造新的高峰,她似乎是为这个讲坛而生的主讲人。”

               

            巧合的是,蒙曼同于丹长得很像,就连说话时的口气和语调也同于丹如出一辙,所以易中天称她为“小于丹”。至于蒙曼能否取得于丹一样的成绩,还是让观众说话。

                 蒙曼2002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政治、军事史与中国古代妇女史。

               

            解如光透露,百家讲坛的《武则天》共32集,1119起央视十套首播,具体播出时间为早640分,中午1245分,晚1110分。蒙曼将会从武则天入宫开始,讲述一个女人如何能在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突破人伦和道德的底线,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她还会从女性和心理的视角去阐释武则天,并用现代语言尽可能地还原历史。

            (大连晚报)

 

                  [责任编辑:曲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93.html

上一篇:部分国家最低10%和最高10%收入分配或消费分布的比较
下一篇:老年人取药的苦恼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