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怀念周宪堂先生

已有 3600 次阅读 2017-7-17 12:32 |个人分类:故乡纪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教书育人, 人师, 怀念老师

   前天,初中同学德刚兄打来电话说,我们的语文老师周宪堂先生病逝了。我因事无法赶回老家,参加周老师的吊唁活动,便委托德刚兄和庆文兄代替我随了一份礼金,以尽弟子的心意。

   我在初中毕业那年,转学到镇中学。周宪堂老师教我们班的语文课,同时担任班主任。那时周老师四十多岁年纪,一米八多的大高个子,瘦瘦的,戴一副圆黑框高度近视眼镜。他平时头戴一顶蓝色呢子帽,上身穿蓝色中山装,其衣着打扮是那一代老知识分子经典的装束。特别是他笑的模样,像极了我党早期的领导人博古同志。

   周老师教学水平非常高。记得有一篇课文《白杨礼赞》,他讲起课文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西北高原旷野上那壮美的风景里。他的每一堂课几乎都称得上精品课,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周老师小时候读过私塾,有些国学功底的。80年代初期,农村中学条件差,根本见不到什么国学读物,他便自己加班刻蜡板,油印了许多首唐诗宋词,发给我们班同学背诵。我对古典诗词的一点爱好,就是在那个时期受周老师启蒙的。

   记得有一次作文课,周老师把我的一篇习作,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并夸赞我文笔好。从此以后,经常拿出我的作文当范文,在课堂上讲解。记得曾有一篇习作《秋色赋》,被周老师推荐到学校,用粉笔抄写在学校门口的宣传栏里,展示了大半学期,使我受宠若惊。《华东六省一市作文选》,是当时非常火的一份中学生作文辅导刊物。周老师屡次三番不厌其烦地帮我修改作文,往这个杂志上推荐投稿。可惜我功力不逮,所投出的稿件如泥牛入海,没什么回音。

   我们村文化人少,从初中开始每年春节我都替邻居们写春联。记得那年邻近寒假,晚自习时我闲来无事练毛笔字,被周老师看见了。周老师有私塾功底,书法临的是欧体,毛笔字写得非常好。他发现我有此爱好,便时常把我叫到他的宿舍里,指导我练书法。那一年的春节,村里人都夸奖我,说我写的春联比去年好看多了。

   周老师非常敬业,对我们班级管理非常严格。每天,天蒙蒙亮就喊我们起床晨读,陪着我们上晚自习熬到夜里十点下课。周老师待人和蔼慈祥,没见他对同学们发过脾气。他特别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才艺,他指导的几个练书法的学生,后来成了我们县里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不能误人子弟!”。其实,“不误人子弟”是教师这个行业最朴素的职业良心底线,也是一个非常高的育人标准。

   初中毕业后,我和周老师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大学寒假,我父亲说在集市上遇到周老师,打听我的情况。春节后的某一天,我便登门去拜访他。记得那次周老师非常高兴,请来他村里的支部书记,陪我喝酒。第二次是2007年,我在地方挂职锻炼,恰逢初中同学给周老师张罗着祝寿,我抽空赶过去,参加了那场祝寿活动。记得,周老师把我安排在他身旁就座,席间师徒二人相谈甚欢。他谈起自己教过的学生,如数家珍,满脸洋溢着为师者的自豪和幸福感,让我们这些弟子们听了十分动容。

   《礼记》讲“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回顾自己的求学之路,有幸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关怀和指导,其中周宪堂老师是对我人生影响较大的一位“人师”。周老师教会我的是:为师者当以仁爱之心去发现学生身上潜在的优秀品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而不是只盯住他们的一些缺点,恨铁不成钢,一味地心生抱怨、指责。自己从事高等教育二十多年了,一直以周宪堂老师为我学习的楷模。每当工作中遇到一些烦恼问题时,我脑海里便浮现出周老师那博古同志一般的笑容来,于是便强忍住怨气,继续做一些教书育人的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066772.html

上一篇:如何将专业课程开发成一款手机游戏?
下一篇:放下你的鞭子!
收藏 IP: 112.40.20.*| 热度|

16 杨正瓴 武夷山 刘光银 侯沉 朱晓刚 任胜利 石磊 冯大诚 尤明庆 信忠保 魏焱明 宁利中 侯成亚 李颖业 liyou1983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