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学习新鲜的内容才印象深刻 精选

已有 5002 次阅读 2024-6-3 07:40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习新鲜的内容才印象深刻

中小学的最重要课程是语文和数学。对于小学的语文,除了识字以外,许多课文到现在还有印象。对于中学的课文,如今还有比较深刻影响的有两类,一类是文言文,另一类是鲁迅的著作。对于其他一般性的论说文和记叙文,基本上都没有上什么印象了,因为时间毕竟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

回想一下小学的语文课文,如今有印象的有:《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乌鸦喝水》、《骆驼和羊》、《猴子捞月亮》、《蚕姑娘》,《狼来了》、《寒号鸟》、《皇帝的新衣》、《东郭先生和狼》、《火烧云》……。

为什么能够想起来这些课文呢?这些课文绝大多数都是童话,我小时候没有什么课外读物,家长也没有给我讲这些童话故事,都是在课文上第一次看到这些故事,毕竟感到新鲜,印象深刻,因而就记住了。

中学的课文,记住的多为文言文。那时候小学是没有文言文的,连古典诗词好像也没有,到了初中,才有几篇浅显的文言文,如《口技》《蜀僧》等,我觉得很新奇,到现在都还基本上能够背下来。

总的来说,中学时期的文言文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我记得学过的大致有,《左传》中的篇章:《曹刿论战》、《殽之战》;《国语》中的篇章:《勾践栖会稽》、《召公谏厉王弭谤》;《孟子》中的篇章:《弈之为数小数也》、《齐人有一妻一妾者》、《天时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荀子》中的篇章:《劝学》、《天论》;《吕氏春秋》中的《察今》;贾谊:《过秦论》;《史记》中的篇章:《陈涉世家》、《项羽本纪·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屈原列传》、《荆轲刺秦王》、《信陵君窃符救赵》等;诸葛亮:《出师表》;范缜:《神灭论》;陈寿:《隆中对》;陶渊明:《桃花源记》;韩愈:《师说》、《原毁》等;柳宗元:《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范仲淹:《岳阳楼记》;《资治通鉴》中的《赤壁之战》;苏洵:《六国论》;苏轼:《石钟山记》;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张溥:《五人墓碑记》;黄宗羲:《原君》;方苞:《狱中杂记》;姚鼐:《登泰山记》等。

至于白话文的文章,鲁迅的文章最为令人印象深刻。记得列入课文的有《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故乡》、《祥林嫂》、《孔乙己》、《社戏》、《答北斗杂志社问》等。鲁迅的文章之所以“有看头”,是因为它与当时我们流行的文章往往有不同的思想方法,语言也风趣,别有一格。

学习一种东西,也与接触其他事物一样,需要有新鲜感。吃饭吃到某种过去没有吃到的食物,会有新鲜感,印象深刻。看书学习也是一样,新的思想、新的提法就容易集中精力去学习。如果说话总是重复别人的话,说官话套话,没有新的看法,就令人生厌。

我们学习的对象,如果缺少新鲜的思想、新鲜的提法,总是老一套,学习的劲头就不会高。总是做复习题,刷题一遍又一遍,就会厌烦。这也像《曹刿论战》里所说的那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里,有两个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一个是如何分配在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在各门学科之间,有不少内容是重叠的。单独的一个学科要想完整地表达,毫无疑问会与其他学科有知识上的重叠。但是作为在学校向学生讲授知识,就不能都只是让每一个学科都完整地表达,必须有一个统筹的安排,让学生尽可能减少内容的重复。

这个问题在中小学比较好办一点,毕竟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少,又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但是,如何让中小学的学习内容与大学各个专业相衔接,就是一个问题了。在大学的各门课程之间也有这个问题。这是比较难办的事情。

第二,所谓新鲜的内容,实际上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一定要建立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基础上。这里也会有一定的重复,如何适当地利用好这种重复,不使学生有炒冷饭的感觉,又要在这个基础上引入新的内容,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拿数学的各门课程来说,从初中的代数、几何到高中的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到大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数理方法等等,都有新的概念、新的方法,很少有“炒冷饭”的时候。如果在中学学了一点微积分,怎么在大学处理这些问题,要更加严格,而不过分重复,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大学学习的数学,与它们在物理和化学的有关学科上的应用,应当怎样很好地衔接,也是一个问题。物理、化学、生物这样的学科,但是在发展中的,近几十年来一直在发展中,哪些知识应当适时加入到教材中,哪些知识应当与现实的应用有联系,哪些陈旧的知识可以被淘汰,都是使得课程内容更为新颖所需要做的工作。

在各个专业内部,应当好好地检查一下,把各门课程中重复的部分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像化学专业的有些课程还是很有些重复部分的。

当然,如今我们更应当反思一下,另外还有一些课程,有些教学内容,是不是过于繁复,有些课程内容又难以让学生有新鲜的感觉。它们占用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不能只是一门又一门地增加,是不是应当删减一下,合并一下,只增不减总归不是办法。

大学本科只有四年时间,去掉了各种杂七杂八事务所占用的时间,学生真正学习有用课程的时间实在不多。如何使得学生在四年时间里学习到更多有利于学生的基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一些将来能够继续学习的“本钱”。这是一个大问题,不但要对学生个人的成长负责,它更是一个对国家负责的大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436627.html

上一篇:为了招收研究生要浪费多少青春岁月?
下一篇:古人过端午节的根本原因
收藏 IP: 39.64.90.*| 热度|

16 贾玉玺 刘进平 许培扬 崔锦华 夏炎 尤明庆 武夷山 曾杰 周忠浩 冯圣中 夏向阳 郑永军 杨正瓴 黄永义 晏成和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0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