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贤立教授口述实录
Q:请简要介绍您早期的学医生涯。
A:我是1933年3月25日出生的,出生在天津市。我老家祖籍是浙江省宁波市的镇海区,我为什么在天津出生,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我父亲正好在天津,跟施今墨大夫在学中医。施今墨大夫是北方四大名医之一。
小学也是武汉一个小学,当时也叫市一小。我的中学是在武汉市一中毕业的。进武汉医学院是1951年,当时叫中南同济医学院,1956年毕业的,毕业以后就留校了,留校就留在协和医院。我自己回想起来,也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跟协和医院的外科有缘。
我记得当时外科在协和医院是蛮出名的,之所以出名,我回忆当时是因为我们,当时有一个管汉屏教授。他是很认真的一个人,他把外科搞起来了,他开展了蛮多手术,他的功劳不小,他也培养了很多人,我们都是他的学生,都是他培养出来的。
Q:请介绍一下我院神经外科的最初发展情况?
A:我记得,在50年代的协和医院外科也就是一层楼,两层楼四五个病房,基本上就是以普外为主,医院就派我到同济去学了一个月。学了一个月去学习了一下,回来就说交给我的任务就是脑外伤要由我来带头处理。后来因为有援外的任务,到了1968年我被医院派遣去参加援外医疗队,这样科里又没有人了,科里又选了现在退休的汪占春教授,也要他到同济学习了两个月的脑外伤,回来就是把这个事情担负起来了。所以汪教授在那个年代他也是跟我一样的,也是蛮辛苦把脑外伤担负起来,后来一直到1971年我从阿尔及利亚回来,我们两个人共同把这件事情搞起来了,有一个脑外伤的小组了。
这是我们最早神经外科,规模就是这么多,没有专门的病房,有脑外伤随便收在哪个病房,都是归我们两个管的。刚开始只有六张床开始的,现在就大不一样了,现在有一两百张病床,规模就大多了。
Q:您最先将显微神经外科的技术引入我院,请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A:打倒四人帮以后,我们国家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面貌,就是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开放改革,派遣大量的人员出国去进修,回来加快各方面的建设。这一个浪潮来得很猛,我记得当时,我们还没有什么思想准备,突然就是告诉我们要考试,通过考试选拔出国人员。考试完了以后,我们协和医院就是我一个人被录取了,我们医学院整个也没有录取几个人,有那么五六个人被录取了,我那个时候填的志愿就是显微神经外科当时最有名的一个人叫雅夏格,是显微神经外科最早的鼻祖,他是在瑞士苏黎士大学医院,我去报考他的。雅萨克教授他就是在显微镜底下做手术,以这个为特点,脑外科的手术,假设能够在显微镜底下做过去不能做的手术他能做,过去他能够做的,他做得更精细,效果就更好了。效果好引起大家的欢迎。所以显微神经外科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就是刚刚萌芽时期我去的时候有很多国家进修人员在那里进修。中国也就是我一个人去 那个年代受到了时代的限制,那个时候的显微神经外科,还是比较初步的,不像现在现在范围更扩大了,现在扩大到做微创手术,那个时候叫做显微神经外科。
仅仅就是手术显微镜,使用在脑外科手术中,以这样的特征。这也就很不容易了,因为阻力也很大,很不容易推广,这个人用肉眼做手术做惯的人,你让他用显微镜做,他不适应的。所以我觉得自己应该有这个任务去推广这件事情,所以我们就采取这样的方法,一个方法就是办学习班,再一种方式就是很多兄弟医院里面的人,他们有时候愿意参观我们手术的时候,我们都欢迎,再就是参加一些各种各样的学习会议,还有的就是比较长期的就是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兄弟院校去帮他们开展这方面的显微手术。
这个工作做得也蛮多,时间也维持得很长,差不多到我80岁这个年纪,我最后一次出去出差就是。手术显微镜它还有成套的手术设备,像双极电凝、吸引器、头架这些都远远还没有在我们国家被广泛使用,有些买不到我自己动手做,有些虽然买得到,但是用起来不顺手的我也自己设计。这些器械现在科里还在用。
Q:从医多年,您亲眼目睹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请谈谈您的感受。
A:解放以后,我们受党的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多少年来我们都记得这句话“为人民服务”,在医院具体来讲,就是为病人服务,就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非常感谢这个协和医院,他给了我这样工作的场所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让我能够把我几乎一生都在这里工作。因为我亲眼看到这个医院由小变大由一般变得现在比较高精尖的业务都开展了,感触还是蛮深的,我觉得这个变化确实太大了,这个变化,跟我们国家的变化是息息相关。
转载自神外资讯(2019-12-29)https://www.medtion.com/info/15605.jspx?t=1593685995
—END—
监制:孙晖 王继亮
策划:党委宣传部
编辑制作:彭锦弦
审稿:聂文闻 张玮
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