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jiy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jiyang

博文

第 7 章 能不忆江南 张怀宜篇(I)

已有 2462 次阅读 2013-7-1 18:02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江南

 

幸运儿阿宜扛着铺盖卷,来到长江边的大城市。在学兄学长的帮助下,很快就办好入学手续,在宿舍安顿了下来。第一件要完成的大事,先熟悉学校的环境。教学大楼很漂亮,校园里树木很多,环境很不错的啊,呵呵,还有游泳池!最重要的是图书馆,单独一栋楼的图书馆啊,太好了!阅览室就是一个大厅,好多好多杂志,看得阿宜眼花缭乱啊。科技书库是封闭的,不能进去,借书只能查书目,填借书单,由工作人员去找出来,稍嫌麻烦。社科书籍、文艺书籍借阅室也很大,书很多,最叫人高兴的是开架借书,阿宜感觉好像是进入了宝山,那么多宝贝随你挑选啊!

阿宜是一个书迷,在老家的时候,除了中学图书馆的借书证,他想办法办理了一张市文化馆的借书证,还找门路办理了一张市工会图书馆的借书证。他看书很快,很厚的一本书,他半天、一天就能够看完。所以三张借书证都还不能满足阿宜的阅读欲。而且三个图书馆的藏书数量、种类都不能让阿宜满意。

书本,教你怎么做人,教你在这社会上生活,教你在这世界上生存,从生到死,都在学习着。你的人生导师是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和周围认识的不认识的人,而书本是最重要的导师。这下子好了,阿宜感到太幸福了。

阿宜以最快的速度办好借书手续,借了6 本书,一次可以借这么多的书,这是阿宜从来没有享受过的待遇。阿宜看书很杂,什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相信‘生活是美’,什么存在主义,相信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虽然知道这是资产阶级的哲学。还有在书目里的一本‘狩猎者笔记’,阿宜多次填写了借书单,都没有借到。让阿宜看得忘记了睡觉的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向往着俄罗斯的森林,草地的夜话,林妖,水鬼,多么美丽的世界。

可惜的是,啊宜并没有多少时间来享受美味的精神大餐,学校很快宣布,大一学生下乡锻炼一个月。

 

阿宜和同学们来到了郊区句县的乡下,任务是帮老乡割水稻,这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左手拢稻杆,右手拿镰刀割稻子,要配合得协调就省力气。水田的水是放干了,但还是有一点泥泞。同学们干完一天的活,就累得腰酸背痛的,但都是饭量大增,我们一个月的定量是 32 斤,就显得很紧张了。后来在做饭的时候,往大米里加很多的萝卜秧子,打饭的时候,一个搪瓷盆子可以盛得满满的,但还是不能够填满饥肠辘辘的肚子。生活委员是小陈,他负责掌勺分饭,每次吃饭的时候,他的分饭勺子就成为同学们视线的焦点了。阿宜他们一般是干2-3 天活,插一天政治学习,实际上也是让同学们稍微休息一下。一个月的劳动锻炼似乎非常漫长,不过终归是结束了。

 

回到学校已经是10 月中了,天气慢慢变凉了,从南国过来的阿宜是从来没有穿过棉衣的,他也不知道在这个城市没有棉衣是无法过冬的。

这天辅导员把阿宜找去了

“听同学说你没有棉衣?”辅导员问阿宜,

“嗯,没有”

“你不知道南方过来的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申请一件棉衣?”

“不知道啊!”

“唉!通知过的,你们班的同学都写了申请表,申请的汇总表都已交到系里了!”

“怎么办啊?”辅导员手指敲着桌子,自己喃喃地说。

“这样,我跟系里说说,看能不能再要一张申请表”辅导员转过头对阿宜说。

过了两天,阿宜拿到了申请表,填好了交给辅导员。但是十一月中发棉衣的时候,这一批并没有阿宜的,阿宜是过了一个星期才拿到棉衣的。这个时候已经是需要穿棉衣了,棉袄很厚,很松软,很暖和,阿宜心里想,会一辈子感激辅导员老师的。

这一年的冬天,对阿宜来说是艰难岁月,江南的冬天的阴冷,使得阿宜更加怀念南国的温暖,也更加想念喜欢唠叨的阿姆,有的时候晚上缩在阴冷的被窝里,阿宜会想起阿姆喊他吃饭,喊他起床去上学,有事没事也喜欢数落他几句,以前是十分的厌烦,现在是在千里之外而不可得啊!还会想起阿枫、郑钰他们,想得鼻子酸酸的,但是阿宜是不会哭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吗!

阿宜的宿舍不大,一个宿舍摆了四张上下铺的木板床,中间放着两张大桌子,满满当当的,一共有八位同学,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经过农村劳动,大家很快就熟悉了,平常大家协作,到图书馆占位置,食堂的窗口排队,合作愉快。不过,阿宜深切地感到,再也找不到阿枫、郑钰这样的朋友了。

八位同学来自不同的省份,境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城市的,有的是农村的。江大福是来自江南的农村,朴实多话,据说他是一个孤儿,领取的是最高的助学金,每个月13 元,扣除了每个月的伙食费 7 元,还有6元,用于日常费用也差不多了。我们是不需要交学费、住宿费的,呵呵,现在的学生一定羡慕死我们了。虽说大福是孤儿,但阿宜感觉他的御寒的装备比自己强多了。据大福自己说,他有个姐姐,虽然已经出嫁了,不过一直在照看他,不然的话,不用说上大学,恐怕连中学也不能够读完的。关林是一个广东佬,一直在咒骂这江南阴冷阴冷的鬼天气,他的适应能力最差了,手上脚上有好几处冻疮。不过骂归骂,这江南的第一场大雪,可把他乐坏了,跑到雪地上,又叫又跳,抓住飘然而下的鹅毛大雪就往嘴巴里塞,还向阿宜推荐:不要钱的冰淇淋啊,不吃白不吃啊!平生第一次见到这飘飘扬扬的大雪,转眼间大地变成一片白茫茫的圣洁的世界,真是太奇妙了,阿宜也兴奋的想在雪地里打滚。几个南方来的学生很快捏起雪团,开始了相互攻击,一场雪上战争很快打响了。

但快乐是短暂的,严峻的考验很快来临了。

饥饿开始折磨同学们,往往上到第三节课,阿宜就感到饥肠辘辘,根本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听讲,在第四节课的时候,就焦躁地等候着下课的铃声。等到铃声一响,同学们蜂拥而出,奔向食堂。虽然名义上有32 斤的定量,应该算是很高的,但没有什么肉食,油水极度缺乏,蔬菜也很少,不用说小伙子们,包括女同学都感到吃不饱。随着时间的推移,吃的问题已经成为生活里最重要的议题。晚上熄灯后,同学们就躺在床上进行精神会餐。有的同学饿得受不了,买酱油加开水喝,也可以体会有东西进口的感觉。后来就发现有一些同学双腿浮肿了。当时有关部门采取了提供部分高价食品的办法,学校的商店也有部分高价点心出售,但是价格是平价的5-6倍之多,根本不是一般同学可以问津的。班级里有好几位同学是侨生,他们偶尔会收到海外寄来食品的包裹,同学们会很自觉地回避,让他们一个自由进食的空间,毕竟寄来的东西也有限。

学校也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采取了一些人性化的措施,减少了课时,增加了休息时间,作业也大幅度减少了。体育课的项目也彻底的改变了,原来上篮球、足球的课时,改变为教打太极拳。

难熬的饥荒岁月考验着每位同学,在阿宜的班上,有两位同学先后申请退学了,大家都为他们感到惋惜。退学的盛江是阿宜的老乡,两个人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阿宜反复劝解多次,但盛江决心已下,以生病为由,提出退学申请,离开学校回老家去了。

在这物产丰富、世称富庶的江南,物资极度的匮乏,日常生活用品奇缺,而最严重短缺的是一切可以送进到嘴里的东西。

这是个胖人变瘦了,瘦人变胖了(浮肿)的年代。

阿宜偶尔会收到阿姆寄来的23 斤全国粮票,阿宜不知道阿姆怎么搞到全国粮票,因为全国粮票是太珍贵了,估计是先搞到地方粮票,再去打折兑换成全国粮票。拿着粮票,阿宜的心酸楚难耐,阿姆自己也是在忍饥挨饿啊。粮票往往在阿宜的手里放很长时间。当饥饿难忍的时候,当看到新出笼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而两眼放光的时候,一种走过去的冲动似乎很难控制,但阿宜一次次地定住了,毅然地掉头离去。

每个月的定量饭票是由自己计划使用的,有一些同学就放任一种先松后紧的安排,于是到了月底就会饿得头昏眼花,只好旷课,躺在床上熬过艰难的几天。阿宜私下里对于自己的毅力很感自豪,他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这一年的寒假,阿宜留在学校没有回家,因为火车票价太贵了。第一次在外过除夕,全校近百位留校的同学一起吃年夜饭,没有任何喧闹之声,没有任何欢乐气氛,草草地结束就餐,各自回宿舍去了。第二天,大年初一的早晨,早餐是一碗漂浮着酸菜叶的年糕片汤,在一片叽叽喳喳的不满声中,阿宜很快喝完吃光,正准备离开,一群同学闹哄哄地涌进食堂,径直朝大厨房门口走去,他们在门框上贴了对联。阿宜过去一看右联上写:“两肉辞旧岁”,左联上写:“酸菜迎新春”。一些同学在又说又骂,可也不知道是在骂谁,也没有人会对他们说一句:同学们,你们受苦了!

留在学校过寒假,除了想家的难受外,阿宜并没有太沮丧,早在放假之前,阿宜就计划好了,这大把的自由时间太宝贵了。阿宜并没有好好补习一下学过的课程,也没有好好学习外语,因为俄语让他提不起兴趣来。阿宜是到图书馆借了大量的唐诗宋词元曲的书籍,他被那优美的文字,萧索的意境,凄清的情感深深地吸引。当然,偶尔那大气磅礴的豪放派的词作也会让他激情澎湃。印象最深的是“绝妙好词笺”上下两册,为了能够看懂和理解,阿宜借来了“诗词曲语词汇释”,这是一本阅读古诗词的工具书,实际上就是词典,阿宜甚至下工夫把好多词条都抄录了下来。

因为是第一个寒假,初次离家的同学们大部分回家了,偌大的宿舍就只有阿宜一个人,江南的冬天是很难熬的,没有暖气,还有很多的阴天或小雪,阴冷阴冷的,再加上饥饿的折磨,阿宜的心境就像诗词里的凄清与孤寂,真个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学校在虎踞关旁,石头城下,信步而行,即可到清凉古寺,扫叶楼前,枯叶满阶,大概寺僧和落拓文人也饿得没有力气扫地了吧。最是无情章台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大学五年中的五个寒假,阿宜没有回家,每个寒冬都是一人在江南古城孤凄度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76422-704350.html

上一篇:第 6 章 东风无力百花残
下一篇:第 8 章 金沙江漂流
收藏 IP: 210.73.13.*| 热度|

2 刘苏峡 陈铁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