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简介(1):引言
骆桢
原文《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评述
——以拉沃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基础>为例》
将发表于《政治经济学报》第19卷
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凯恩斯经济学已成为西方异端经济学流派中较为成熟的体系,并综合了马克思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异端流派的部分理论。拉沃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基础》一书全面地总结并展示了后凯恩斯经济学在各领域的发展现状,除了方法论以及对西方流行理论的批判外,还包括微观经济行为分析(包括消费者选择、生产理论、成本和就业理论等)以及宏观经济学的多个领域,是后凯恩斯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
在拉沃的书中,对宏观经济学问题的探讨集中在第六章《积累与产能》、第七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和第八章《通货膨胀理论》。本文将在该书内容基础上,结合其他后凯恩斯经济学文献,突破原有章节顺序,总结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现状,并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立场对其进行评述。后凯恩斯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存在着若即似离的关系,一方面,后凯恩斯经济学的代表性学者都曾受马克思理论的影响,他们的理论本身也融合了部分马克思的思想,另一方面,他们却并不像马克思的理论那样从本质层面系统地、整体地把握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碎片化。
总体上来看,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者之间基本达成以下共识:
(1)劳资分配决定总储蓄(总消费),因为劳资之间的储蓄率存在差异。
(2)需求或利润份额等决定投资,常见的决定投资的变量包括产能利用率、利润率、利润份额等。
(3)需求决定供给,虽然这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存在过剩产能时的短期现象,但是也有相当的学者提出长期中也存在该因果关系,比如卡尔多-凡登法则。
(4)货币内生,这里指的是货币供给也是由需求所引致的,央行和外部市场只能影响资金价格(利率),不能任意决定货币流通量。
(5)劳资博弈决定通胀。既然货币内生,那么就不存在货币超发导致通胀这一机制,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转而通过将价格变动分解为各部分成本和利润的变动,并通过劳资博弈来解释价格水平的变化,并提出通胀是货币超发的原因而非相反。
以上基本共识不同于西方流行宏观经济学的惯常看法,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提供了系统的宏观经济分析的替代性选择。这样一套理论体系主要讨论的宏观经济问题包括:
(1)经济增长的性质,包括增长体制是利润引导型(profit-led)还是工资引导型(wage-led),工资引导型在拉沃的书中也被称为“成本悖论”。
(2)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这涉及到经济系统偏离均衡后的调整机制。
(3)经济增长的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协调问题,这也涉及到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进步与失业的变动等。
(4)开放宏观经济分析,包括汇率与国际收支,及其对一国和多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等问题。
(5)通胀理论,即通货膨胀的阶级分析视角。
(6)债务问题,尤其是企业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在大部分研究中,为了方便分析,有些问题仅在一个实际经济模型中讨论,比如增长和债务。而另一些问题必须涉及价格总水平,比如通胀、汇率和国际收支等。本文将先介绍实际经济模型下的相关研究,然后通过引入内生货币理论,进一步讨论通胀、国际收支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