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xum

博文

幼儿园、学校也应“法定”安全评价

已有 4578 次阅读 2015-12-9 14:43 |个人分类:广义安全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校园安全评价, 法定化

幼儿园、学校安全评价也应“法定化”

151209 李健

近日幼儿园、小学连发两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一是1126日湖南长沙一幼儿园发生外墙水泥块脱落事故(房屋安全质量?),砸中正在楼下做游戏的两名女童,导致11伤。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02021



一是128日,河北唐山一小学锅炉爆炸(锅炉安全检测?),两名正打水的学生被炸飞,导致11伤。http://www.safehoo.com/News/News/China/201512/421820.shtml


幼儿园、学校里的安全风险表面上虽不象生产性工厂那样明显,但其所涉及风险要素也相对齐全,如火灾、爆炸、中毒、房屋、特种设备、化学品、踩踏、触电、跌倒坠落等,不进行专业的管理会引发各种类型安全事故,何况幼儿园、学校是安全经验缺乏的儿童和学生聚集场所。而这些安全风险仅凭教育部门和幼儿园、学校自身管理是有严重缺陷的:教育部门只是起到行业安全监管的作用,无法替代安全机构的风险辨识、安全评价、安全培训等专业职能;管理者自身虽意愿想管理好安全,但往往知识欠缺、能力不足。再者我们的事故预防模式大多是末端、滞后管理,依赖事故后安全大检查、发紧急通知等非体系化、常态化手段,不从根源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似乎成必然。

 

安全评价简单说,就是对风险的预估。我国法定安全评价(Safety Assessment)主要涉及生产作业场所,其模式完全可以照搬到幼儿园、学校安全管理中。通过专业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预评价(Safety Assessment Prior to Start)、安全验收评价(Safety Assessment Upon Completion) 、安全现状评价(Safety Assessment In Operation)。使之法定化,象工厂项目一样,作为安全资质,未获得资质一律不得开办或停办。通过专业安全评价,预先和动态辨识校园风险,并逐项整改,事故就不会令人感到“意外”,而完全可以避免。

幼儿园、学校安全评价法定化会推动管理者自身防范事故意识,同时促进发挥专业安全机构安全审计、安全评价的作用,如定期“安全现状评价”,通过辨识与分析校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核其与安全法规、标准的合规性,向管理者提供改善安全状况的建议报告,这样预防事故就完全在掌控之中了。

幼儿园、学校安全评价未法定化,或许与我国“安全生产”理念有关,并不是广义场所安全,再如社区安全、公共服务设施安全等,而这些正是与“生产安全”一起促进整个社会整体安全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去年粗略统计的20149-12月8起校园安全事故,其间接原因都暴露缺乏安全评价。专业安全评价可降低这些事故发生概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2-852236.html

1926日,昆明一小学午休宿舍楼道因一海绵垫翻倒发生踩踏事故,造成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疏散通道危险辨识不足

2926日,陕西延安一幼儿园教师将库房废弃的双氧水倒入厕所产生毒气,致21人中毒(包括8名幼儿)、1幼儿死亡;教师缺乏双氧水安全知识

31019日,厦门某职业学院保安错把油门当刹车,车辆冲进篮球场造成1名学生死亡、6人受伤;停车场与篮球场位置安全性设计和安全防护不足

41024日,杭州一高校食堂煤气泄漏爆炸,致13名学生受伤;煤气泄漏检查不到位

51024日,湖南岳阳一校车因司机操作不当侧翻,致3名学生受伤;司机素质、校车问题

61119日,山东蓬莱一幼儿园校车与一辆拉沙货车相撞后,被沙子掩埋,造成12人死亡(其中11名为幼儿),3名幼儿受伤;司机素质、校车问题

7128日,安徽淮北一中学因已使用17年的围墙倒塌,使上体育课时在墙下休息的5名女生被砸身亡;围墙危险辨识不足

81213日,河北一幼儿园利用危房改造成的教室坍塌致3名儿童死亡。危房危险辨识不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2-942141.html

上一篇:静电(点火源)的危险~自助加油的案例
下一篇: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仅是能导致“职业病”的那些因素
收藏 IP: 60.19.129.*| 热度|

5 代恒伟 赵美娣 尤明庆 孙颉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