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科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吉林大学 王洁
以培养学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优化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构建理论教学、科研实践和工程实践三位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搭建“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互通平台以及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工程实践实训基地和创新研究基地推行多元化实践教学等途径,对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学生工程优化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环境和条件。
具体改革措施:
1、坚持课程建设的先进性,全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把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特征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广泛收集国内外最新出版的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结合我国产学研对试验优化技术需求,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对国内外试验优化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方向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理论内容中引入国内外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的试验设计方法和最新成果,保证课程介绍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理适应时代要求,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大量科研、生产和管理中的最新试验设计应用案例,指导学生使用这一“工具”解决生产实践和科研问题。
2、构建实践理论指导平台
以自主编写的相关教材为纸介,在教材基础上,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手段,全面阐述和反映试验设计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四性”(理论性、规范性、程式性、实用性)为骨架,更新教学内容,扩充案例库、网站,搭建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
1)合理安排资源。平台内容设置采用优化的思想,以电子课件、授课教案、视频录像等形式,按主次因素合理安排各章节内容以及各种设计方法。平台设计体现试验优化设计的设计表格化、公式规范化、分析程式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和学习。
2)完善更新案例库。广泛收集各学科、各领域中的案例原始材料,对案例进行整理,编写试验方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案例资源,逐步建立案例库。为每种设计方法(正交设计、拟因素、均匀设计、方差分析等)配备科研、生产和管理中成功应用的最新实例,同时将学生在非实物试验设计的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方案作为案例扩充到案例库中。
3) 建立互动交流模块。围绕实践及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引导学生去“质疑”、“思考”。依托吉林大学课程中心网站,设置论坛以及答疑板块,通过学习交流、问题讨论、问题解答等环节,为学生提供进行创新思考、表达自己想法、提出不同意见和方法的平台,使之成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频道。
实践理论指导平台的搭建,将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创新实践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到“有理可依,有法可循、有例可援”,在毕业后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多学科、多类型试验问题。
3、搭建实践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条件
1)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增大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在考核中的比重;依托网络资源进行非实物实践教学:安排上机试验环节,指导学生自己寻找相应的工程实例,编制试验方案,撰写试验方案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中采用PowerPoint方式进行交流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开放实验室,实行“边学习、边实践”的教育模式,打造学生的工程背景和创新意识。
2) 加强实践平台多元化建设。以毕业实践和课程设计为实训实践平台,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和工程实践基地,让学生完成对试验优化技术的“认知-实践-理解”三阶段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优化实践能力;创造研究型实践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使用试验设计方法,并依托高层次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空间,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常用方法的基础上,具备从事试验研究工作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或科研中独立承担设计工作提供研究型实践平台。
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项目主要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为目标,强调理论联系科研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和高层次科研项目,促进实践与教学的紧密结合,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工科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探索性学习,在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兴趣,为社会提供具有技术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