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窗外云起云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hao1960

博文

吃李敖嚼过的馍不香

已有 3623 次阅读 2008-10-11 20:57 |个人分类:文化锐评

凤凰台有一强档节目,叫《李敖有话说》,其中的固定广告语是:“让李敖读万卷书,我们来读李敖。”如果我们将此话视为广告宣传类的语言垃圾,也就见怪不怪了,但若稍微从学理上较一下真,这话实际上是不通的。

首先,李敖是否读了万卷书要大大打个问号。若论博学读书多,华人圈里排龙虎榜,排前一百名,恐怕也未必能排得上李敖。以盛传读书多的钱钟书而言,亦有人说未见他对甲骨卜辞等出土文献有评论,当然更谈不到对声光电天地生等自然科学的研究了。李敖等而下之,甭说五百年以来,就以二十世纪划界,他对外国语文的了解恐怕比钱钟书、陈寅恪、赵元任、季羡林、饶宗颐等相差很多;他对本土典籍的知识要比王国维、杨树达、余嘉锡、董作宾等差得多;他对少数民族语文的了解要比李方桂、邢公畹、王尧等差得多。所以,以读书多来推销李敖,凤凰台首先选非其人,他本来就不是真正的读书种子。再说,十九世纪以来,专业分工愈来愈精细,所谓博学及深入,亦仅就专业贡献而言,跳出专业圈子,很多学者的见识还不及平常人。按照游戏规则,严谨的学者只对专业范围内或有所研究的问题发表看法,敢于夸口说上晓天文下知地理者,要么是民间所谓精尻子撵狼,胆大不识羞,要么是彻头彻尾的骗子。

其次,就算李敖读书多,他所谈也只是他个人的一孔之见。《庄子·天道篇》讲过一个隐含语言哲学的故事:“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此即所谓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高论。当然,这样讲似乎陈意过高。但退而言之,李敖所读不过是李敖个人的感受体会,不能代表凤凰台的观点,也不能代表广大受众的观点。广大受众若将其视为狂人李敖的狂悖之论一笑了之则可,若将其视作万卷书中的精华一骨脑吞下则不可。

笔者忝列高校教职,课弟子读文史古籍,每学期开宗明义一再声明老师不过如导游而已,领大家到名胜古迹观光瞻仰,滔滔不绝都只是景点的口头介绍罢了,游客若被导游牵着鼻子,误以为导游所讲就是风景名胜的全部精粹,那么躺在宾馆即可,何必要风尘仆仆,鞍马劳顿,行万里路呢?自己一字一句读书,特别是读原典读经典,自证自悟,与听老师讲读书(包括听李敖海吹他读书),完全是两个境界,这里有个文野之分、高下之分、精粗之分。想在精神上先富起来的白领们、小资们,千万别饥不择食,在这样的野店里吃这样的速食大排档,既缺乏营养,又没有脱离低级趣味。

严格地说,李敖不能算是专业学者,他之在台岛轰动,是因为他的思想与政治,他实际上是另一类型的政客,他说讲的不过是常识科学或公共知识领域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行”的问题,而非“知”的问题。关中道有句俗话,叫“大奶头吓唬瓜(傻)女子”,李敖并不是凤凰台制造出的华人佳丽,他那干瘪平扁的乳房,吓唬不倒我们广大受众,只能唬一唬他的老板刘长乐。

书籍是我们的朋友,好书则是我们的精神恋人。听李敖谈读书,无异于让他谈他如何爱我们的恋人。列位看官,这样的傻事你也干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7488-42297.html

上一篇:东瀛交流琐记
下一篇:台岛放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