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窗外云起云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hao1960

博文

乡关何处:还乡的现实困境与精神迷茫

已有 3664 次阅读 2010-12-21 19:24 |个人分类:书山点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安黎的作品过去读得不多,此次突击读了《时间的面孔》和《我是麻子村村民》,均可圈可点。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时间的面孔》。小说的语言很质朴,情节也很吸引人,可读性很强。阅读的最初感受是震撼,继之苦涩,继之迷茫。

作品的结尾是迷茫,作者在后记中也提到自己的迷茫,我读了也是一种迷茫。我们不是全能的上帝,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更不知道中国农村未来的确切走向。我认为作者是诚实的,作品是真实的。这让我想起了与田立本类似从美国回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最近在中山大学演讲后答听众问时说了三个“不知道”。中国知识界太多知道分子了,所以这三个“不知道”就显得难能可贵。同样,中国文艺界太多唱赞歌、太多坚定不移、太多金光大道、太多人生导师了,所以安黎的迷茫就显得非常的真挚、真诚和真实了。小说表现还乡或原乡之“乡”其实并不仅仅是农村,本书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农村题材。我更愿将“乡”理解为人类精神的栖息地,如是还乡也就有了哲学和文化学的象征与影射了。这种还乡的迷茫主要可以如下几个层面解读:

首先,黑豆亲历的怪现状。小说主人公究竟是田立本还是天立庆(黑豆)并不重要。但小说的结构显然是传统流浪汉小说结构的变形,贯穿始终的是黑豆而不是田立本,后记中概括的“世象迷乱,噪音猖獗”,也主要是黑豆的耳闻目睹。

作者主要集中在从麻子村、高台乡、开阳县到越北市的方方面面。

黑豆的记者身份增加了这个视角的装饰性和真实性。

其次,大变局中的大悲剧。我避开了“改革”“变革”“新时期”等语词,而选择了“大变局”是由出处的。小说题目叫“时间的面孔”,但作者聚焦的时间很具体,不是长时段而是短距离。其实,中国现代化的迷思与困境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所以我援用了陈寅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词。印象中小说上部侧重写社会文化改革,下部侧重写经济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说明美国经验不服中国的水土。我们看当下人们议论的国进民退、谷歌撤出中国,再来看安黎写到的种种现象,就会发现现实与小说中的许多现象,其实暗含许多微言大义。

十九世纪末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崩溃后,宪政社会、公民社会如何建立?一百年来并未解决。断裂后的传统如何接续?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回到过去决不可能,走向未来仍道路遥远。目前开出的各种药方,都没有持续的药力以支持到理想社会的出现。

小说中的人物绝大多数是悲剧命运,但这种悲剧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正义战胜邪恶,或邪恶战胜正义。而是更复杂也更基本的一种因果关系。例如,偶然、意外、突发性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这就增加了作品的荒诞性和现代感。

再次,彼岸世界的微弱音。小说中的教堂如草蛇灰线,时隐时现,有意无意。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舞台都与教堂有关。田本庆失去自己的住宅后干脆住到了教堂,这样的叙述有何意义呢?

小说没有写人物从传统宗教中获得启示和超越,甚至对传统的本土的宗教没有提及,与其说是作者的刻意安排,毋宁说是现实选择。但这种外来宗教能消弭痛苦,拯救一切吗?教堂、牧师的描写很飘忽、很模糊,所以我们不能得出上帝拯救的结论。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感觉到作者没有开出药方、没有指明路径。所以小说中的人物仍然在困顿与迷茫中,行无出路。当然,在当下廉价的药方、忽悠人的路径比无药治无路走更危险。从这个意义上说,迷茫、无路无药也具有警世钟的价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7488-395860.html

上一篇:安川高速公路赋
下一篇:辛卯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文
收藏 IP: .*| 热度|

1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