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学期教学督导的频率似乎多了起来,有的老师一学期被督导4、5次都不算稀奇,有的老师一次课两个学时就有5个督导专家轮番听课,连学生也觉得很壮观。而且督导的成绩每月一发,算是给老师们敲响一下警钟——看看自己的分数和排名,要下回小心了。
其实教学质量的监督在大学里面是需要的,可是究竟该如何去监督?估计督导、专家、老师、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和期望,其实教无定法,督导自然也不应该有细化的东西,或者说,细化的东西只是一个参照,当一个老师没有施展自己个性教学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那些细化的标准。
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还有学生,关于高校教学改革的讨论一直以来都会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深入浅出,如何引人入胜,都是老师上课需要考虑的,但是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太惯着学生了呢?回想自己读大学的时候,上课也睡觉,也会有觉得老师讲的不好的时候,也会有跟着老师节奏的过程,并不会因为老师教课不生动、不活跃就不去听课,更多的是在一个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但是看看现在的学生,不听课的理由多半是老师讲的不好,难道是要老师在课堂上讲郭德纲的相声还是当一个调动气氛的主持人?学生自己究竟有没有静心下来思考过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课程呢?有没有预习复习和看课外知识呢?如果学生能够去认真了解自己的专业,我想,老师讲得不好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而我听见更多的是他们说,我是被调剂进来这个专业的。可是他们也没有勇气再重新高考一次。
认识一个老师,比较有教学的思想,上课也很清晰,但是竟然被人认为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很难想象一个从事医学的老师如何对一个教化学的老师进行评教和督导,而且还是涉及到很多计算的内容,难道也希望我们一开始用一个实例引入,然后慢慢分析,最后再回到这个实例上,弄一出“起承转合”的大戏么?我想带着学生用板书理清思路更加有用。基础课程就是给学生打基础的,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提高思维能力,加之现在书本上的东西的确都可以自学看懂,老师仅仅是把主要思路提炼出来,大量的公式与运算,肯定会借助ppt和板书进行讲授,而且ppt也会依靠很多,怎么就变成了照本宣科了呢?这位老师对此无奈一笑,督导并不是在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就像外行评价内行的感觉。可是这种感觉却让所有的老师有种自危感,而按照评教细则去上课,被认为是最保险的上课办法,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积极性,生拉硬搬也要调动。
上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似乎并不买老师的帐,督导又在后面虎视眈眈,不是说教无定法么?那就随遇而安好了,只要把知识讲清楚了,传授了必要的理论就达到了基本要求,如果这堂课可以做一个比较好的教学设计,那就采用即可;或者能够完成一些互动式的教学,采用即可;或者可以有一个案例让大家一起讨论,采用即可;如果很难实现这些,那就认真讲课即可。用心的老师,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
我不太喜欢忽悠型的老师,一堂课的确精彩纷呈,但是回过头梳理下来,笔记上什么都没有,没有知识量通过,除了所谓的“个人魅力”之外,教了些什么呢?只能课后自己再看书。所以我一直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有足够的知识通过,如果那些活跃气氛的东西仅仅是活跃的话,还不如什么都不要有,否则就是误人子弟,毁人不倦。课堂教学是多宝贵的40分钟啊,自己看书的效果绝对没有听老师讲的明白,因为作为一些基础知识,老师串联起的知识点与体系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融会贯通,难道让学生花了学费来看“演出”么?
我也不喜欢讲进展的老师。读书的时候,一遇见讲进展的老师,我倒是很想睡觉了。那些老师讲起自己的东西来口若悬河唾沫星飞溅,连ppt也做的比以往好了,最后他说一句,这个考试不考,你们了解一下就好了。进展的确能给学生启发,不过怎么衔接是个技术活儿,这就和活跃气氛的“梗”一样,没串联好就成了“冷笑话”。而进展似乎成了“标配”,在讲课中的任何地方都得出现,特别是讲课前,各种渲染就是为了突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后半部出现的进展无疑就是自己在这方面做了多少成绩。我也不幸如此炮制过,因为第一年上课的时候,青年老师试讲中就有人加入了自己的研究经历,于是被号召学习。但是进展就真的考虑了学生的感受么?他们大多的反映就是太深奥了,与课本的连接又不紧密,同样造成有效知识量不足;而听进去的那些同学下课去问老师更详细的东西,却往往不一定得到正解,就有个同学跟我抱怨过,他去问老师某个方法,被以方法保密而拒绝。
学生总是对自己所学与今后所用耿耿于怀,可是老师们说的你学的是一种“思维”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其实既要所学即所用,也要训练思维。难道理论课的知识再到实验课的练习不是所学即所用么?难道学了药学的基本课程后去药厂或者研究所做合成、弄制剂、玩仪器不是所学即所用么?可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专业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应用,在应用之上,应该是对这个专业发展的认知和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简单说就是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大了说就是实现自我价值。没有思维,如何去体会?没有学习能力,如何去成长与发展。学生们不太了解,但是老师是知道的啊,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嘛。
最后想说一下的是,基础很重要,没有基石,高楼大厦也难起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