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ws 服务职业科学家的传媒

博文

30名院士:我们反对

已有 3232 次阅读 2012-5-15 19:00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20124月初,正准备第二天去广东出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守仪,爽快地答应了签名反对“中式卷烟”项目入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项目公开信的邀请。

这份公开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钟南山等联名撰写。之前郑守仪曾有一次“控烟”建议得到采纳,此次对于“中式卷烟”技术入围国家科技奖,她更是明确反对。

410日,郑守仪同意署名的公开信出现在《中国科学报》的头版上。这封公开信由秦伯益、钟南山发起,郑守仪、范云六、闻玉梅和孙燕等共计30名两院院士均在公开信中署名。

54日,“中式卷烟”项目最终止步于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名单。


科学家的力量

45日,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致科技部部长万钢的一封信出现在媒体上。

在信中,杨功焕针对入围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中式卷烟”项目提出质疑,她指出,“对烟草业的研究应该明确列入禁止进入国家奖的名单,并对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6个‘烟草奖项’进行复查。”

这封被众多媒体转载的信除了在控烟领域取得共识外,也引起了秦伯益的注意。他觉得单单这封信的力度还不够。次日,他在科学网发表《烟草行业“10个世界第一”的祸害》一文,痛陈烟草为世界公害,力主反对“烟草院士”与烟草科技奖。

在秦伯益看来,这正是需要科学家发挥作用、凸显社会责任的时候。随后,他与钟南山一起,联合另外28名院士,表达反对“中式卷烟”项目入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观点。

49日,秦伯益、钟南山等30名院士联名致信《中国科学报》,他们在信中表示,“我们特借《中国科学报》一角,大声疾呼:有关部门要严肃面对公众期待及国家形象,尽快给社会一个明确交代。”

30名院士公开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可能会对中国控烟事业产生不利影响的任何行为,并呼吁有关部门切实承担起对中国控烟事业的公益职责。”

在信中,院士们还强调“作为企业,自然会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做些研究(事实上,此类行为在国际范围内也被认为是违背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的),但科学技术有其伦理要求,那就是不能违背基本的社会正义。”

公开信一经《中国科学报》刊出,立刻引起社会舆论积极响应,秦伯益的生活变得忙碌起来。记者的采访纷沓而至,他不但欣然答应,还总是非常友好地给记者提供建议,甚至帮助联系其他相关院士。

院士们的联名公开信得到了广泛的支持。41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控烟协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机构也纷纷向媒体表达了对院士联名信的关注和支持。

国家进步科技奖励办公室的官方网站明确表示,430日为入围项目公示的截止日期,此前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针对奖项提出异议。

这一次,希望在2012年抱个“科技进步奖”回家的“中式卷烟”项目,却没有那么“幸运”。


获得回应

30名院士的联名公开信,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

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多家主流新闻媒体,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在内的几乎所有主流网站,都进行了转播、转载、转发,数万网友积极参与了讨论。

411日,科技部、卫生部、工信部就30名院士呼吁回应《中国科学报》。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及时与有关单位进行了沟通,待综合更全面客观的情况后会予以回应。之后,科技部官方网站贴出说明称,(“中式卷烟”项目),已按照异议处理程序将有关异议材料转请推荐部门提出意见。

而卫生部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傅卫在412日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开展和应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一些科学技术研究。“所谓的‘低危害’烟草制品研究的项目,不应该参加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选。”傅卫说。

而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王立建则表示,他对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专家站在卫生专业角度提出不同意见的行为表示理解。

“在卫生部门、商务部门、烟草专卖等部门均为控烟部委之一的前提下,国家选择让工信部出任控烟组长单位,有控烟工作需要从全局考虑的意味。”王立建说。

与此同时,一场声势更加浩大的抵制烟草获奖的征集签名活动在全球华人科学社区——科学网的组织下展开,并获得了海内外近3000名科学界人士的响应和支持。

院士的质疑

“给烟草企业/行业颁发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没有做过的蠢事,堂堂中国,真的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直言这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此次院士联名反对“烟奖”,公众很自然地联想到去年沸沸扬扬的“烟草院士”事件。

所谓“烟草院士”事件,是指201112月,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由此引发社会各界一片质疑之声。

秦伯益认为,谢剑平研究以“减害降焦”为主攻方向,而“降焦”的“减害”效果早为半个多世纪众多国外学者否定,而谢剑平并没有拿出任何实验材料足以推翻前人结论。

这一点,也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的认同。在她看来,只有基于客观的临床研究数据,才能证明是否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没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无法证明‘中式卷烟’减轻了毒害。” 

钟南山透露,就在410日,中国工程院仍在继续讨论“谢剑平当选院士”一事。他表示,“如果‘烟草院士’当选,将极大损害中国工程院的声誉。” 

可以说,正是这次“烟奖”事件,将“院士控烟”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我不明白,为什么所谓的烟草科研在我国还能获得有关奖项?为什么‘低焦油等于低危害’之类的说法大行其道,甚至成为烟草公司推销产品安全性的理由?国际上大量研究已经证明这都是伪科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话掷地有声。

最终,院士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经过了40天的公示之后,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54日对外宣布:“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共收到了33份异议。项目的推荐部门鉴于该项目的异议情况较为复杂,提出了不继续参加评审的申请。

“正义的胜利,科学的胜利,科学网的胜利。院士们,衷心感谢你们。” 科学网网友这样评价。■

(本刊记者 闫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876-571304.html

上一篇:秦伯益:与烟害斗争誓不妥协
下一篇:培养科研工作者的“贵族”气质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