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ws 服务职业科学家的传媒

博文

科学新闻为何卷入科学争议2 精选

已有 10641 次阅读 2009-12-24 10:47 |个人分类:主编心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尊敬的读者和鸣老师及其他关心科学新闻报道的网友:
 
感谢大家对《科学新闻》杂志关于肖传国教授手术问题的系列报道。看了大家的讨论,我觉得可以进行如下的一些总结,同时也有一些新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首先,不论是支持《科学新闻》报道的人,还是反对者,大部分人都承认,包括《科学新闻》杂志在内的媒体,在科学界内部的问题影响到了大众生活、特别是可能对公众福利造成影响的时候,有权进行报道。我想这一共识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对于我们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都有很大的帮助。事实上,我们这一期会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探讨中药的疗效和发展的问题,我相信,我们的报道可能又会引起一些争议。
 
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媒体并没有能力来做出最后的判断,我们把话题引入公众领域,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对专业人士的依赖,也不意味着我们对科学程序和科学方法的轻视。
 
相反,我们在报道这组选题的时候,广泛采访了泌尿外科和神经科的一些医生,在调研过程中,也遵循着科学界的逻辑。大家可以看到在结果上,文章似乎偏向于一方面的结论,这并非我们故意如此,而是因为绝大多数采访对象提供的意见导向了这个方面。
 
那么,这些采访对象是否有权利评价肖传国教授的医术呢?对此,我们一开始就尽我们所能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是肖传国教授的学生或者助手,我们能做的,主要是从这个手术在现有医疗体系中被界定的分类中寻找相关专家。我们找到、试图求证的专家数量远远大于最后愿意发言的专家数量。我们不能肯定那么多不愿意讲话的专家到底处于什么考虑,但是如果有一种方法能证实,这些不愿意讲话的人都拥护肖教授,我们自然也会在文章中有所反映。所以一些网友提出了肖教授即将在重要的国际泌尿大会上进行主题发言,我们也会尽力追踪这一点。
 
在这方面,我们也像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一样,试图让作者(在我们这里面则为被报道对象肖教授)回应其他专家的质疑,非常遗憾的是,肖教授对此并没有提供充分的信息。
 
在最近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肖教授在探讨其手术在国内应用的医院不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这个领域属于跨学科,是神经科学和泌尿外科的结合,所以别人可能不懂,另外一个是他的精力主要放在国际推广上,国际专家认可了,国内的专家也就会跟进。(大致意思如此,非原话)
 
那么,这就面临着一个问题,难道因为肖教授所讲的创新性,国内专家就无人可以评价了吗?我想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比如,我们采访到的一些专家并非从这个交叉学科本身的学理上进行评价,而是从泌尿动力学这样的角度,因为这个手术已经被肖教授广泛应用,所以对结果的评价应该远重于对学理的评价。那么一些质疑的声音也主要在于,肖教授手术要解决的排尿问题,在泌尿动力学上是否能解释得通,以及腹压等手段促进术后病人排尿是否合理。
 
这实际上回到了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就是如何评价创新。的确,从定义上来讲,创新本来就意味着做了别人没有做、甚至没有想到的事情,如果这个是拒绝评价的理由,那么任何创新的成果都将无法评价。
 
幸而,现代科学界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已经发展出了很多方法。以我有限的见识,愿意分析一二。
 
一个是根据结果来衡量(在基础科学中则是根据对待解决的问题的回答程度)。不论在方法上如何创新,最后还是要回答一定的问题或者解决一定的难题,那么即使在方法上别人有所欠缺,也还是可以就结果论英雄。
 
第二则是借助计量工具(更小范围也可以通过同行评价,但是由于研究的国际化,计量工具变得更加重要了,特别是绝大多数重要文献现在都以英文初次发表)。固然没有绝对客观的计量工具,我们也无意吹捧SCI等指标,但是通过考察一定阶段的引用情况,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这个问题。此外,计量工具不能绝对化的原因,正在于它的应用应该与其他证据互证。固然在科学史上可能有真正的创新缺乏引用的情况,但是因为肖教授多次声称其研究的重要性和在全世界引起的重要反响,在此情况下如果引用率尚且不高,那么我们就要多思考一下了。
 
第三是从程序上来看。必须承认,我们的文章中对于肖教授的手术从实验走向临床中涉及到的相关审批报道不够,我们也相信,从现有的管理条理上看,肖教授所作所为并非非法。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多从程序上来探讨这个问题。在此,我们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是,在肖教授手术走向应用于数千患者的临床治疗之前,哪些研究可以被界定为临床实验,哪些只是目的在于论文发表的研究。手术不同于医药,无法进行大规模双盲,但是如果一种手术其潜在应用对象是数百万患者,是否论文发表的20例样本,或者国外医学会议上报道的9例样本就可以成为足够的依照?对此我们还将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最后,还有一点是关于我们文章的采访对象。有人质疑我们采访的彭剑律师。彭律师做过方舟子的律师,这一点也不假。但是彭律师同时也是大量公益诉讼案件的代理律师,包括为三鹿奶粉事件中的患儿索赔,包括最近代理公盟事件的相关诉讼。彭律师还有一个身份是北京律师协会科技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所以我想不论从专业上还是从他参与的工作上,我们采访彭剑都很合适。文章中也提到了志愿者刘琳,她的确曾经在彭律师那里实习,并在最近参与了一些对肖教授治疗过的患者的调查工作。我看不出任何在相关机构实习过就不能称之为志愿者的理由。
 
肖教授已经声称将起诉包括我们《科学新闻》在内的一些媒体,目前也有一些患者打算起诉肖教授。我想我们会积极应对此事,相信如果真的走到了法庭,法律会对我们的工作做出一个公正的判决。
 
相关博文:
 
科学新闻为何卷入科学争议: 
 
读者来信:对于学术监督和媒体关系的思考: 
 
《科学新闻》关于肖氏反射弧的系列报道如下:  
 
谁来评定肖传国?  
  
对话肖传国   
 
“肖氏手术”治愈率:85%,还是0%?  
  
寻访让志愿者震撼   
 
众说“肖氏反射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876-281031.html

上一篇:众说“肖氏反射弧”
下一篇:高教十年改革完败?
收藏 IP: .*| 热度|

3 邸利会 李永丹 牛凤岐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