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urep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zureps

博文

大学之师说 精选

已有 4320 次阅读 2016-11-10 06:53 |个人分类:教学体会|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昔者,韩愈称师者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在于传授万物之“道”,授业在于掌握一技之长,解惑在于解答疑难。今之大学课堂,此三者可为师道之技,而非师道之本也。师道之本在于人之培养,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具有坚毅品性用于实现理想。而知识培养是树立理想、培养品性的方法过程。老师用知识武装学生,使他们拥有敢于梦想的资本,以形成实现梦想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实为筑梦之师,知识教学为构筑梦想之方案与骨料建材!

自古以来,人之谓成才者,必有其独特见解,人才之培养,首当其冲为独立能力之培养。课堂内独立完成学业,而不依赖于抄袭作弊;课堂外独立分析判断,而不人云亦云。享成功不假父母之事,遭失落不怨出身不济。对人对己勇于坦诚公正,为人处世敢于担当奉献。独立意味着对事物判断分析的独特视角,独特的思维方式才可能为社会做出独创性的成果。

如今,从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均以分数为重,鲜有以培养学生独立能力为目标。更有甚者鼓励学生拿父母或他人完成的作品去参评奖项,微信里每天都有父母拉投票给孩子评选各种明星的活动,这些行为是在孩子的骨髓里培养依赖精神,将与独立能力渐行渐远。大学里,期末考试前划考试重点,更是剥夺了学生独立判断、分析之能力。重点分析是一个人把握事物发展和采取措施的前提,在学校里老师包办一切,得到漂亮分数,但学生进入社会连为人处世的重点都搞不清,何以自立?

对于分数,无论老师、家长、学生,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承认片面重视分数的弊端,却似乎谁也找不出恰当的方法改变。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在于我们有充分的盲从而不是独立分析、判断的社会环境。我们都习惯于“人云亦云”,缺失独立判断能力。很多人送孩子去培训学校只是因为别人都送了,自己不敢不送。都在重视分数自己怎敢不重视分数?二、在于我们具备“成王败寇”式的内在精神追求。只看重“分数”正是只看重结果的表现,看看社会上那些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人,我们也在崇敬那些人,有时还会听到“有本事你也去骗啊、也去抢啊”。教育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既享有我们缺少独立分析、判断的社会环境,也享有我们民族成员的内在精神追求。

韩愈惊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彼时士大夫之族耻师之风盛行,认为求问“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文末谈到“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吾,是故作师说以贻之。”师道需师生双方各行其道,韩愈所谓之师道不存谈及耻师之风,在于求学者;相比之下,为人师者韩愈勇于表率,大行师道。然而今之大学课堂,似有师生双方皆废师道之嫌!

学生一方表现出对大学的兴趣过多在于文凭。视大学为国家授权的文凭颁发机构,知识学习只是文凭交换的过程,对自身是否成才近乎不关心。这在学习中也有体现,到不到教室上课以老师是否好点名为参考,知识点该不该学以期末考不考为标准,选择选修课以是否好拿学分为依据…… 这种以投机为本的学习,我实在看不出哪一点以自身成才作为大学目标的。

而本应在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把控学生培养方向的老师,也顺势丢失了主动。对比科研和教学两大任务,科研可以量化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谁高谁低一目了然;而教学只能判断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和是否发生教学事故。教学投入再多也就两句定性评价,而科研则可以量化到每个人每篇文章的差距,这种差距绝对不能小觑,从评优、津贴、申报项目、职称、人才计划,升职几乎高校生活的每一项,都可以依据这种差距来评比。就算是傻子也能看出应该把精力投在科研上而不是投在教学上,老师也就顺势而为放弃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令人迷惑的是,师生双方在此师道不存下还找到了共鸣点。老师轻松,学生不学就不会提问,不提问就可以节省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教学效果可通过解析考试重点获得,一举两得!学生高兴在于考试重点,理清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哪些知识是“没用”的,学习就可以轻装上阵,以最小的学习投入换取等价的学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轻松拿学分,老师轻松拿教分,各取所得,皆大欢喜!然而,追问一下,真就是皆大欢喜吗?

就学生而言,读完大学不能具备独立能力,就只能做附庸,附庸就难以谈及人格、尊严。我不以为学生耗费家长血汗钱,攻读大学会甘愿落得如此结局。就老师而言,如果培养的学生以投机为己能,我不认为社会还会尊重教师这个职业。有次坐火车,对面坐一位外资企业的工程师,向我抱怨他们招收的一位名校大学毕业生,自动化专业竟然问她电机为何通电后就能转起来,那时候我多少有些作为高校教师的羞愧!当企业不再认为大学可以树人,而教师却还以教书育人自诩,我们就像“穿着新装的那个皇帝”,全世界都知道他的羞耻,只有自己坚信自己的英明与神武。

我听过一个博傻理论,讲在投资中人们并不关心某个商品的价格是否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的真实价值,仍会花高价购买,这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手中把它买走。博傻理论告诉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傻不可怕,只要能找到更傻,就是自己的成功。于是我们满世界找更傻,难怪有人惊呼:我们的世界聪明人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在高校教育中似乎也有类似的心理:我教的学生是不怎么样,但只要有比我更差的学校,培养不如我的学生,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如果教育还有廉耻感,博傻理论在教育中可以休也。

韩愈作《师说》除反对耻师之风外,还在于向魏晋只重形式而轻内容的骈俪文风宣战,提倡古文之风,讲求“文以载道,文以明道”之功效。今之大学,应载以何道?格罗培斯设计迪士尼乐园时,主体工程完工后便暂停了乐园里的道路修建,在空地上撒上草种并开放乐园。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随后,格罗培斯根据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并获得了1971年“世界最佳设计”奖。人才培养绝对不是预先设计好要把一个人培养成什么样,而是教会学生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分析目标,并教会学生行走的步伐,然后放手让学生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这就在于培养学生独立之能力,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以此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兼具将其付诸于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造就多样化、具有独创能力的人才,我们才不至于惊讶于“日本1717个诺奖”,才不会感怀于“仅存8年最穷的西南联大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附言:因自己的职业是教师,故对《师说》情有独钟,近日再读《师说》偶有感悟,但是用语则必有轻重,越想强调的东西难免会用重语,未必恰当。说出来只为探讨,以纠正我的不当之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47068-1013835.html

上一篇:说说重心
下一篇:力学为什么不好学?
收藏 IP: 183.184.58.*| 热度|

14 武夷山 陈楷翰 尤明庆 张显 梁劲康 岳雷 王毅翔 董焱章 王洪吉 张骥 姚伟 王林平 ericmapes yad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