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7月在福建武夷山有一个全国结构抗震加固研讨会,因比较爱茶就约了两位工力所学友一同参会。回来后一直想以“武夷探茶”为题写一个博客,总是因事耽搁。
武夷山盛产岩茶,如我们常说的大红袍,我的体会是其茶树主要生长于含岩质的土壤中而得名,就我所见很多茶园实际上是由山岩间的小片小片的整修出的田地组成。岩茶的最重要特点被当地人称为“岩韵”,仍简单理解为:品饮后舌及腮帮两侧一种类似“手摸古老岩石”的历史回味。
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天心岩茶村民间斗茶大赛”,据说天心村产的岩茶质量最好。愿意谈的是它的规则(不很准确):所有茶叶生产者(茶农或茶厂)自由参加,先按品种(大红袍、肉桂、水仙等)提交一定数量茶,取出样品匿名编号封存;再后就同一品种的不同样品进行品饮,评分由专家和大众近似按七三开的比例给出。它的大众评委没有严格限制,所有的参赛者以及游客都可以参与。陪同我们的导游是上届斗茶大赛的金奖得主,在他介绍下村民们让我也客串了一回评委,他们认为我品茶的功力可考一个“员级”的证书,应是客气。
最近科技界的盛事是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仔细想想其与斗茶有得一拼,但似乎斗茶更接地气,大众评委们栽茶、制茶、懂茶,甚至包括我这个外乡人也可参与,而国家科技奖励似乎离绝大多数科研人员相去甚远。就我所在的专业,没有听到国外有类似的东西。美国地震工程研究会(EERI)每年会选出1-2位杰出的研究者,作为褒奖(我是其会员,每年要交175美元会费),其评选过程是非常专业的。
我国是产茶大国,但据说最有名品牌是外国的“立顿”。在武夷山也同样注意到“零散经营下品牌缺失”问题。我的思考是:应该拷问政府引导呢?还是拷问民间资本投入呢?
同样对于科技,政府层面上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