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在幽暗中绽放——评《列宁格勒》
李 侠
前天夜里,看了半截子的俄罗斯电影《列宁格勒》,实话实说,这部电影很让人很压抑。好在战争本是人类心灵扭曲表达的最集中的体现,也就无需多说什么。不过这部电影还是值得我们的导演好好学习一下,我们的战争片排的基本上都是意识形态牌喜剧,让战争成为一种展示死亡与胜利的游戏,这种解构手法让战争的残酷蜕化为模糊之物。我们是一个遭受战争伤害比较多的国家,然而我们却无法拍出一部像样的反映极端环境下人性变化的深刻的战争影片,这不能说不是我们文化的软弱。比如多年前看过的一部国产片《举起手来》,把一场造成中华民族3000万人死亡的残酷战争,演绎为一种双方都缺乏心灵的木偶游戏,在无思的闹剧中,我们什么也没有学到,历史注定会在失忆中一次次重演。这种没有灵魂的东西也可以称作幽默,简直是把解构主义玩得风生水起,践踏人类的理性。
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列宁格勒应该不陌生,二战中最著名的保卫战就发生在那里,被德军围城882天,饿死80多万人。类似的片子也曾看过,那是前苏联模式的,无非是几个巨头,如何镇静自若,气定神闲,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故事而已。无人关注战争背景下那些普通人的心灵与身体的遭遇,一切都是数字而已。我一直不清楚,那些缺乏了主体的数据对于历史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部新版的《列宁格勒》(2009年上演),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性的挣扎。这部片子的整个场景都是黑白的:白:苍白的面孔、风雪交加,冰湖凛冽;黑,无边无际的黑夜、无数幽暗的房间,到处灰暗的残垣断壁,以及一群艰难行走的黑色人群。在被围困的极端场景下,一切都变了:八克拉的钻戒等价于一盒罐头,偷盗、抢劫、吃人成为生活的常态,那些坚守原有文明的人反而是异类,在这个颠倒的世界里,绝望取代了希望,一切努力也都是为了等待死亡的早点来临,解脱成为一种没有希望的希望。在这个场景下,黑夜战胜了白天。所以我们看到了白天里丧失的人性在黑夜里开始复苏。一个情节很有趣,那个女警察不知从哪里搞来一瓶酒,然后和那个被认为是间谍的女记者一起喝酒,聊男人、聊爱情,那一刻,在幽暗的时光中,战争远去了,她们竟然跳起舞来,是的,这就是人性中应该有的真实生活,我们不是为了残酷和丑恶而活着的,不论遭遇什么,我们内心里还是向往美好、善良以及和平的。那个女警察的形象设计得很好,她在救助英国女记者的过程中经历了人生的严峻考验:出卖。结果,她拒绝了。让人性在冰冷的世界里仍然散发着温暖的善良之光,正史上很少记载善良,但是没有记载并不表明它不存在或者不重要,人类的历史中反而是那些隐而不显的细节,才透露出我们是理性的动物。想想那些包围我们的诸多平庸的罪恶,又有多少是值得原谅的,所以迅哥临近终了的时候才说:一个都不宽恕!
孟子说,人有四心,此言不虚。影片中临近尾声的时候,特务机关的高官还在试图抓捕那个女记者,其他下属官员则说:跑就跑了吧,我们的敌人是德国人。想想我们曾经遭遇的生活,不会陌生吧。一种文化或者哲学不去提倡爱,而是灌输仇恨,其出发点就是可疑的。
这个片子,虽然没有看全,但也可以粗略猜到它的故事线索。可以说,导演自身也面临很多困境,有些问题的处理,从学理上看还是存在疑问的。那个女记者重新回到列宁格勒,情节设计的有些突兀,让一个人从努力逃出死亡然后再做出选择死亡的决定,一定要有一种过硬的理由。否则,就是无力的。不管怎样,这是一部很有想法的影片,毕竟人性隐藏在地下,我们尝试通过一种极端的环境把它挖掘出来,以此展示人性本身是值得尊敬的,因为它有不可磨灭的神圣的一面,有此立意足矣!
点上一支烟,细细思量这沉重的话题,竟然无语。回首自己的前半生也是遭遇颇多失败,见到了很多人性之中的丑恶,但只要在临了的时候,仍会记住爱、友谊与理解。此生足矣!毕竟我们是为了热爱这个世界而来,而非去仇恨这个世界!恨其实是对自己的惩罚!
2011-10-31于南方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图片中人物就是那个女记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