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H.布鲁默:想明白一个问题需要三十年

已有 7118 次阅读 2011-5-3 14:21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style

H.布鲁默:想明白一个问题需要三十年

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Herbert Blumer1900-1987),1925年开始师从米德(现象学社会学家)与帕克,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对于布鲁默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他的学术之路,他的经历印证了我的一句非著名的名言:真正的力量都是缓慢而持久的。他自1937年提出著名的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以来,一直缓慢推进这个理论的构架与内涵,直到1969年才正式出版《符号互动主义》这本大作,因此,这本书也成为一本经典的社会学著作。

在布鲁默看来,社会互动论的前提主要有三个,分别是:

1人类的行为是基于事物或事件对于他们的意义而做出的

2.事物或事件的意义来源于与他者的互动

3.意义赋予互动以动力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固定预期下的屈从。

由此,他把人类活动分为两类:非符号的互动与符号互动。(在我看来主要看是否有他者的介入)。互动的结果有三类:1物理性的东西,2社会性的东西,3抽象性的东西(道德、公平正义等)【此处分类来自侯钧生老师编著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一书,223页】,可以说,这样的划分,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行为很有意义。但是布鲁默的理论在当代也遭到了很多批评,主要是指他过分关注个人行为,而没有考虑到社会结构对于互动的影响。照理说,布鲁默的理论还是有些粗浅,不过作为创立者而言,这是可以理解。

其实关于人类对于符号的迷恋,布鲁默的论述与哲学家的论述有很大的不同,这方面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要比布鲁默深刻得多。当代哲学家福柯、布尔迪厄等都有专门论述,感觉比布鲁默的解释力要强大很多。再者,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论述现代性后果的脱域问题时曾提到的两种机制:象征标志与专家系统,同样是对符号在社会运用中的分析,由此得出信任机制在当代社会中发生作用的内在原因:寻找本体性安全。这样一些努力都可以看做是符号互动论的一种不同表达。不管怎么说,布鲁默作为一代宗师,还是很伟大的。由此,我们也印证了卡西尔的一个名言:人是符号性动物。所有看似崇高的挣扎与努力,都是在为获得某种符号的斗争。在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们注意:符号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人作为一种在世的存在者,他无法脱离开时间的约束,而在时间的消费中,符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也许是当代进行符号互动论研究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视角。

谈到布鲁默,还是很佩服他的耐心与执着:用三十年时间来完成一个理论的构建。其实,这个当代神话的实现,可能不完全是布鲁默一个人的功劳,还要包括他所栖居的科研生态环境。如果放在当下的中国考评机制下,别说三十年时间了,就是五年时间都不可能给他。所以,我们追求的科研乌托邦就是:快些、快些、再快些!在这种快马加鞭的时代,躲在角落里喘息是会被人耻笑的,因此,在繁忙的平庸中,我们没有任何心理高度,而真正的科学成就是由淡定的心理高度决定的。

 

2011-5-3凌晨三点于南方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诗人雷子的博客,也是俺故乡的天空,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向作者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439923.html

上一篇:一个新发现的台湾检索系统
下一篇:中国影视剧的集体自宫
收藏 IP: 124.79.163.*| 热度|

9 逄焕东 张星元 何学锋 武夷山 杨正瓴 苏栋栋 汤薇 吕乃基 丛远新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