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精选

已有 21392 次阅读 2009-10-5 12:4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由于这几年断断续续地带了几名科技哲学专业的研究生,一直想列一个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的比较完备的读书清单,以前曾列过一个简略版的,如今也找不到了,只好抽空再列一个,便于研究生根据兴趣选择阅读并打打基础。如果没有这些经典文本的基础准备是无法做出比较好的论文的。考虑到书目的繁多,这里仅列出科学哲学方面的参考书目,共选择。

罗嗦两句闲话,根据个人经验以及这几年对学生的要求,规定了一个硬性的读书规定,即一个硕士研究生应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阅读五十本书,这个数据的来源是这样的:每天必须读20页书,这样下来一个月能够读600页书,这大约是两本书的厚度,一年下来就有24本书,两年下来就有约50本书,递推下来,博士生每天看30页书,三年下来应该读到110本以上,从阅读量来说,两者的任务就是很不同的。另外,本目录改变编排方式,以前是按照研究领域划分的,今天改为按照作者划分,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对一个人的思想能够有比较全面的把握。下面列出硕士生的读书目录(按作者划分)。

1孔德(ComteAuguste17981857,法国哲学家

《实证主义》(这本书国内有译本,小册子,这是一个新时代哲学的奠基之作)

2石里克(Moritz Schlicklisten1882-1936,德国哲学家

《普通认识论》、《自然哲学》(国内有译本)这是新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也是维也纳学派的掌门人,国内洪谦先生是石里克的弟子,曾有关于维也纳学派的很好文章,可以参考。另外,哈勒曾写过一本《新实证主义》的书,也是了解这个学派的很好切入点,可以对照来看,另外,克拉夫特也写过《维也纳学派》的书(名字记不准了),有些专业,希望先看前边的再看这本,否则不容易懂,毕竟卡拉夫特本人就是维也纳学派的重要成员。

3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

《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是当今被评论最多的哲学家之一,第一本书写的很有趣,有罗素的长篇序言,他的论证很奇特,格言体,提出的想法很有趣,必读书目。

4卡尔纳普(CarnapRudolf1891-1970

《世界的逻辑构造》(1928年,国内有译本)晚年传记也很不错(记得是一个小册子),卡尔纳普是维也纳学派的最重要的哲学家,可以说是顶梁柱,不可不读,其实他后期在美国做的工作大多被忽视,如关于句法、语义学方面的工作,其实还是很有意义的。

5 H.赖兴巴赫(Hans Reichenbach1891-1953,德国哲学家)

《科学哲学的兴起》(国内有译本,记得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6艾耶尔(AyerAlfred Jules1910~,英国哲学家

《语言、真理与逻辑》(国内有译本),这本书是逻辑实证主义的经典著作,记得还有一本《二十世纪的哲学》(国内有译本)写的比较简单,另外艾耶尔写的《罗素小传》(名字记不清了)很有趣,可以一读。

7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

《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客观知识》、《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等,国内对波普尔的著作翻译最多,而且质量都不错,这是科技哲学专业需要重点研究的人物,也是基础。

8汉森(N.R.Hanson,1924-1967,美国哲学家)《发现的模式》(1958年)有中译本,他提出的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揭开了历史主义的序幕(图尔敏1922-,英国哲学家,也是历史主义的先驱),另外,可以参阅笔者的小论文《观察一定渗透理论吗?》(《兰州学刊》20062)期),在那里尝试修正汉森的观点,并给出了汉森观点的边界条件,目前这种观点已经得到部分接受,这篇小文章的发表也是颇多坎坷,历时接近二年的时间。

9库恩(Kuhn,Thoms Samual.19221996,美国哲学家

《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与《必要的张力》,第一本书是需要认真阅读的。掌握两个要点,范式概念与科学发展模式的理论。关于库恩资料特别丰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很多。

10拉卡托斯(Imre Lakatos,1922-1974,英籍匈牙利哲学家)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1978)国内有译本,另外他与马斯格雷夫合作的《批判与知识增长》也是一本重要的文献资料,它汇聚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关于历史主义纷争的文章。关于研究纲领一书,一定要细看,因为他是历史主义发展节点上的关键人物,只有了解了他,然后了解库恩与费耶阿本德才是透彻的。其中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与科学发展模式必须熟悉,读我的研究生这本书必须看,这年头值得细看的书不是很多。

11拉瑞.劳丹(Larry Laudan1941-,美国哲学家)

劳丹是后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进步及其问题》(1978)有很多有趣的说法,如研究传统,这本书我曾作为专业课给本专业研究生讲过三年,也是值得细看的著作,另外,国内马雷教授是研究劳丹的专家,他的著作也可以一并阅读。

12达德利.夏佩尔(Dudley Shapere,1928-。美国哲学家)

夏佩尔也是后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理由与求知》(1984年)国内有译本,是一本论文集,很有学术价值,值得一看。

13奎因(Willard Quine,1908-2000,美国哲学家)

这又是一个哲学大腕,他的著作国内有很多,如《从逻辑的观点看》、《真之追求》等,他1951年的经典论文《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直接宣告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破产,值得关注,另外,他的学生戴维森同样值得关注,感兴趣的同学自己找,阅读有一些难度。

14戈德曼(Alvin L Goldman1938-美国哲学家)

知识论与认知》(1986年),他有很多篇论文,很经典,我的硕士生谷娴就是做这个方向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一读。另外,刘华杰教授翻译的N.古德曼也是一位重要的美国哲学家,他的《事实、虚构和预测》(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年)也是一本经典的著作。

15乔姆斯基与福多

目前这两位哲学家尚健在,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很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乔姆斯基(1928-)、福多(1935-)。目前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语言与认知,这两个人都有大量著作,我带的研究生范毅强的论文也是做这个方面的,这里就不列了,这是比较难懂一些的东西。另外,丹尼特的工作也与我们的工作有关,这就不哆嗦了。

16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26—,美国哲学家)

这又是一位很有影响的哲学家,做语言哲学研究不能回避这个人物,目前国内流行他的著作有两本:《理性、真理和历史》(1981)《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破产》(书名记得不准确了)好象是浙江大学的老师翻译的。这里主要关注普特南的两个思想实验,即钵中之脑与孪生地球的深刻意义,这两个实验很好地表达了他的主要观点,语言意义理论:意义的因果指称理论,这是实在论的主要论证基础。

17约翰.塞尔(John R.Searle1932-,美国哲学家)

差一点把这个重要的哲学家遗漏了,塞尔教授的著作,国内有很多,我经常用的有如下三本:《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Mind, Language and Society: Philosophy in the Real World (summary of earlier work; 1998))国内有中译本,是李步楼先生翻译的,质量很好,还有《心、脑与科学》(记得好象是杨茵莱先生翻译的,也很不错,另外关于这部书里的一个著名思想实验“中文屋”必须深入理解它的意义,这本书本是1980年的一个讲座的结集出版),还有一个小册子《自由与神经生物学》,人大版的,好像就是两篇讲座的结集,还有一本是《心灵的再发现》,有中译本,最新的《心灵导论》是由复旦大学的博士翻译的,塞尔的著作文笔简练,论述的比较清晰,之所以把他列出来,因为与本人目前的工作有些关系

为了便于深入下去,建议研究生先读两本入门教材,其一刘华杰教授翻译的《科学哲学导论》很好的国外版本。另外,夏基松教授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以及《西方科学哲学》,也是不错的入门读物,可以找来先行阅读,还有一些普及读本也是不错的。同时关注国内的一些学者的工作,有些人在我的老窝上有链接,可以注意一下。科学哲学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的学科,一些经典著作是无法绕过去的,读哲学类研究生比较辛苦,因为有太多的书要读,否则你无法开展工作,而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太多的时间,在日益专业化的今天,哲学已经是一个很技术性的学科了,所以要加紧努力。

以上罗列的十五个大的哲学家系列,也是科技哲学研究生在2-3年内需要了解的,在这个基础上有选择地深入研究,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做不出什么像样的工作的。目前有一些误解,好像哲学很好学似的,好像是个人都可以学会的,其实远不是这样的,也不想争辩什么,只是把这些书读下来以后,你就会知道科学哲学是什么了?

过两日抽空写一个对科技哲学研究生的要求(限于本人的学生),以及学习哲学的方法,供学生们参考。

2009-10-4涂鸦

说明:以上文字是给学生们看的,本想在开学前完成,可是开学以来,一直忙碌,因此,拖延至今,由于时间关系,无法细化,只能凭记忆罗列一些,肯定存在很多记忆错误的地方,但是大致轮廓应该没有问题,供参考。

补充说明:很多朋友针对书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在此笔者表示感谢,这个书单曾是我个人的阅读体会,考虑到硕士研究生在校时间的硬性要求,人物与书籍的选择肯定是挂一漏万的,有朋友提出,这些文献有些陈旧了,的确有这种倾向,但是这是打基础阶段,而且其中很多东西都是非常经典的,就如同我们今天也不会轻易说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过时一样,经过时间的严格考验才是经典的标志。另外,最新的进展可以通过读专业期刊的论文来弥补。以后有时间了会适当调整一下,大体范围不会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259838.html

上一篇:再回首,却见那些潦草的岁月
下一篇:盲人如何“看”路?——从知觉缺失情况看认知问题
收藏 IP: .*| 热度|

17 王鹏 张学渝 武夷山 张志东 刘玉平 张檀琴 陈绥阳 王德华 曹聪 吴飞鹏 杨秀海 李宁 黄富强 吉宗祥 刘圣林 樊晓英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