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海洋的远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ying 系统科学与数学水手札记

博文

自我指涉(8)——成魔成圣一念间 精选

已有 10364 次阅读 2013-12-5 10:12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数学, 悖论

在集合论和语言研究中发现了自我指涉悖论时,数学家们如临大敌,制定规则来阻止它。为什么却可以在定理证明中使用它?

先考察对比罗素悖论和康托尔定理。康托尔用自我指涉的悖论证明了集合论基石性的定理。罗素模仿康托尔定理证明的技巧,用几乎相同的逻辑,构造出罗素悖论,动摇了数学的基础。关于罗素悖论和康托尔定理的具体证明可参考【1】。

在罗素悖论里,定义罗素集R为所有不包含自己作为元素的集合:R = { x | x  X },当问起R是不是属于这个集合时,产生了悖论。推理如下:如果R R,即R是集合R的元素,依定义有R R;反之如果R R,按集合R的定义,R是它的元素,即R R。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矛盾。这里的逻辑无懈可击,唯一薄弱环节是可否有这集合。这集合是按“无限制的抽象原理”来构造的。即给定一个属性,则可以定义一个集合包含着具有这种属性的所有个体。这是朴素集合论默许的。悖论发生且无可解脱时,只能质疑这个原理靠不住。而后的各种公理化集合论的修正方案都是通过限制集合的构造,来避免产生罗素和其他悖论。

康托尔定理说:集合的势小于它幂集的势。他用了反证法。假如幂集P(S)的势不大于集合S的势,则存在着从SP(S)的一个满映射fP(S)的每一个元素,即S中的子集都有一个S中的元素通过f和它对应。将所有f映射象不包括自己的元素,来构造S的一个子集C = { x S | x f(x) }因为CS的子集,则有一个S中的元素af(a)=C。然后问,a是不是属于C?走罗素悖论相同的逻辑辩驳,就可以发现这是个悖论。在这个悖论中,辩驳的逻辑同样无懈可击。这里子集C的定义,按照现代罗素类型理论、ZF集合论等公理化理论都是合法的。映射f是由势的定义而来的。造成矛盾局面唯一可指责的,就只有是最初的假设。悖论否定了这假设,则证明了定理。

这两个例子用了同样的自我指涉悖论,为了走出逻辑困境,在这逻辑链中,各自否定了最薄弱的环节。为什么我们不禁止一切自我指涉呢?自我指涉是悖论中产生逻辑矛盾的模式。它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无不妥,几千年来深入到自然语言和数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经不可能排除它了。后面我们将看到自我指涉在算术里是不可避免的。在百多年前数学危机的大争论中,大多数数学家不愿放弃排中律带来的丰硕成果,只能否定了更严谨直观和保守的有限主义。人类道德标准,国家法律都是理想与现实妥协的结果,数学的规则原理也是如此。

因此把要证明定理的反命题,作为假设构造出一个悖论,当其他环节都无懈可击时,假设就是最薄弱的一环,否定它就证明了定理。如果是从理论系统里不加假设地推出悖论来,当其他环节都无懈可击时,人们就该反思,是否可以改变某个不言而喻的信念,来消除这个悖论。公理化集合论和塔斯基分层结构,在自己的论域里舍弃了语言的任意描述,来回避它。有些书刊误认为自我指涉是不允许的,这是简单化的错误理解。

1994年,Perlis等用元语言描写了满足自我指涉悖论的“围笼模式(Inclosure Schema)”【2】:

对于谓词P和Q(用来描述某种性质的函数)和局部函数δ(从定义域中选出部分元素来)满足下列条件的语句都构成自我指涉的悖论:

1.  w ={x | P(x)} 存在且 Q(w) 成立;

2.  如果y 是 w 的子集而且Q(y) 也成立,有δ(y) y,和δ(y) ∈ w.

满足这些条件就会形成悖论,这并不难证明。yw的子集就有δ(w) w,和δ(w) w推出了矛盾。

绝大多数自我指涉的悖论都符合这个模式,但这仅仅说明这样的逻辑结构会产生悖论。在这里PQ,δ的设计是构成自我指涉的逻辑链条的环节,只有指出在哪一个环节出错了,违反了什么原则,才是真正找到错误的原因,才能破解悖论。

Richard悖论【3】是直接模仿康托尔的对角线法证明。下面我们分析,为什么康托尔可以用来证明实数不可数定理,Richard却出错了?

Richard悖论说:考虑用有限个字的短语描述来定义一个实数,例如“根号2”,“正弦45度”,“个位是3,十位是1的两位数”等等。将所有这类的描述按照字典的顺序,排列成一个表,称为Richard表。然后利用这个表来定义一个实数。

实数r是一个真小数,如果Richard表中第n个描述所确定的实数的第n位小数是2,那么这个实数r的第n位小数则是1,如果是其他情况则为2.

显然这段话通过具体给出每一位的数字来定义了实数r,所以它必须在这表中。但考察这个描述,发现这个数不可能在这表中,因为它如果是在表中,设是表中的第k个位置,按照r的定义,第k个位置的那句话所确定实数的第k位小数,与r不一样。这就构成了矛盾。

1891年康托尔证明实数不可数是这样的,他写的更细致些。

假如实数是可数的,在(0,1)区间任何一个实数r对应着一个自然数n,记为rn,按这顺序排成一个序列,表中第n个实数就可以表示为rn=0.an1an2an3…,这里ank是序列中实数rn的第k位小数的数字。现在定义一个新的实数b=0.b1b2b3…,它是这样构造的,从第一位小数k=1开始,对照着这个表逐个给bk赋值,如果akk=2,则bk=1,否则令bk=2。因为b的每一位小数都和顺序表中任何一个实数的那位小数都不一样,这个b是不可能在这表中。但顺序表假定是列出了所有(0,1)区间的实数。这个矛盾证明了实数是不可数的。

Richard构造这个实数的方法与康托尔的证明里完全一样,他们都是用这实数所属的表来构造一个实数,然后因这构造的方法证明了这实数不属于这张表。这是自我指涉!就像Grelling悖论里定义“异质”这个词的含义,然后问:“‘异质’是异质的吗?”这样做是合法的吗?当然,没有一条数学的规则禁止这一点。在这对角线法构造里,将这些实数列表根据的是可数的定义,构造新的实数是逐位直接赋值的,没有任何含糊之处,推出这个新的实数不在表中逻辑也很干净。构造这实数时并没有假定这实数是在表中,但是这个表设为包含了(01)区间的所有实数,所以这个表必须包含这个新构造的实数,这就发生矛盾了。在康托尔的定理证明里,唯一的薄弱环节是实数可数的假设,否定了它就证明了定理。

Richard悖论问题出在哪里?1963Tucker认为这同实数不可数证明一样,Richard表是不可数的。其实这没那么简单。因为这个表是由有限个字的短语构成,所有可能的字符是有限的,所有有限个字的短语是个可数集,所以这个解释不成立。1966I. J. Good在牛津大学Mind期刊上【4】,解释Richard悖论的错在构造这个实数时,它走过Richard表中每一个短语来确定对应的实数,不可能通过有限步来实现,所以也不可能通过有限个字来正确地描述。这里的理由与ChurchTuring认为判定性问题是无解的逻辑一样。【5

为什么在数学里不能避免自我指涉?这是自然数的本质决定的。自然数是一个序数,这可以作为一个ID,任何的公式都可以通过编码得到一个自然数,唯一代表着自己。它也可以通过解码这个ID得到它所代表的公式。当把公式自身的编码所得的自然数ID,作为具体数值代入这个以自然数为变量的公式时,合适的公式就可以通过这个ID谈论自己,这就构成了自我指涉。只需要在理论中包含有算术的公理,就可以做到哥德尔编码和解码。所以在一阶算术的理论,对于任何一个属性都可以构造出一个自我指涉的句子,说明自己具有这种属性。这个“对角线引理”的证明细节看【6】。

为什么集合论和形式语言要规避自我指涉?因为朴素集合的定义和自然语言真之定义,产生了自我指涉的悖论。我们虽然不能阻止在数学和自然语言中使用它,但却可以通过限制集合和形式语言的定义在某些范围内规避它,以保持理论的相容性。

悖论破坏了原来简洁和谐系统朦胧的美,代之以各种繁杂的修补方案,公理化集合论就有很多种【7】。基于不同的方案,虽然维护现实系统的稳定和成果是一致的,但对于某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同。例如谎言悖论语句,它在塔斯基方案里是违反了语法,在Kripke方案里是合法的有“未定”值,在自然语言里构成悖论,却找不到它违反了什么规则。

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课堂里学习的知识,都是成为主流的思想和规则,它们是经过千百年的争执,最后胜出的观点。许多问题在这思想和规则下都有了明确的标准答案。人们只需要跟从主流思想,遵守规则,就能做出学术界认可的研究成果。离经叛道就像造反一样,你必须有足够实力和理由颠覆世界征服人心,否则就是找死。自我指涉悖论引起的危机和修补不到百年。时间还未抚平这些的波折,也许还没有找到更为完美的方案。这个系列文章,带你窥视自我指涉悖论带来曾经的混乱,和修补规则制定的过程。希望你学习到这些知识时,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能知道“为什么”。

知识和思考不是一回事,知识是内功和资产,思考是能力和野心,书本知识让你站在前人的肩上,深思会打开你的眼界,能想象才能够飞翔。

(完)


【参考资料】

  1. 科学网博文,自我指涉(2)——语义悖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741618.html

  2. SEPSelf-Reference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self-reference/

  3. WikipediaRichard'sparadox http://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s_paradox

  4. Good, I. J. (1966). "ANote on Richard's Paradox". Mind 75 (299): 431 http://mind.oxfordjournals.org/content/LXXV/299/431.extract

  5. WikipediaEntscheidungsproblemhttp://en.wikipedia.org/wiki/Entscheidungsproblem

  6. Proof WikiDiagonalLemma http://www.proofwiki.org/wiki/Diagonal_Lemma

  7. SEP,Alternative Axiomatic Set Theory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settheory-alternative/


【后记 】 贴于评论6,点击1605,2013-12-9

评论中有人提问一阶理论的完备性问题,许多文章和我前面的回复都说的比较含糊,容易被误解,借此澄清一下。

哥德尔的完备性定理和不完备性定理,虽然英文用的是completeness theorem 和incompleteness theorem,其实谈的并不是完全相反的性质。完备性定理说的是形式推理和直觉真理间的关系(一阶理论中任何语句能够被形式证明,等价于它在所有模型中都成立),其中的“完备”指“普遍有效的公式”可以被形式证明。不完备性定理说的是推理能力的局限性(在一阶算术中,存在着不能被形式证其真或证其非的语句),其中的“不完备”是对正反命题至少其一能够被形式证明能力的否定。这两者有联系但不是直接相反,所以有时把后者译为“不完全”以示区别。

哥德尔完备性定理并不是说一阶理论都是相容且完全的,只是有这种可能性。较简单的理论,如包含代数中的群论一阶理论是相容且完全的,包含算术的一阶理论则不是相容且完全的。

无论哥德尔的完备性定理和不完备性定理都用了反证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747194.html

上一篇:自我指涉(7)——语言限制了数学
下一篇:股海探秘(1)
收藏 IP: 50.156.25.*| 热度|

21 蒋迅 苏晓路 王荣林 徐晓 田云川 王春艳 张南希 鲍海飞 赵玉良 程代展 李伟钢 张天蓉 李宇斌 李超勇 刘钢 冯向军 Allanmu xuexiyanjiu zhangling hkcpvli yueliang00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