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海洋的远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ying 系统科学与数学水手札记

博文

自我指涉(2)——语义悖论 精选

已有 14674 次阅读 2013-11-14 10:24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悖论

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Eubulides是个有趣的人,他提出七个悖论【1】当时都很有名,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用它们作为促进思考的饭后谈资。最有名的当然是谎言悖论,其中三个可以用这个故事来代表:

阿发忽略了走近他的人,把他当作陌生人。这个人是他的父亲。阿发是否忽略他的父亲,把他当作陌生人?

另两个的代表是:

当你有头发时显然不是秃头,拔掉一根头发不会让非秃头变成秃头,每一次拔掉一根头发时都是如此,为什么最后是秃头?

还有一个是这样的:

没有丢掉的东西你还拥有着,你没有丢掉头上的角,所以你头上还有角。

这例子曾被律师用到法庭的诘问上,法庭总是要求正面简单地回答问题,不允许多做解释。

起诉律师问:你最近不再打老婆了吧?请正面回答“是”或“不是”!那个从来没打过老婆的被告,该答哪个?

这些都曾是有关语义的悖论,分别是有关语句的含义,语义的模糊性和提问预设前提的问题。到了现代已经弄清楚,人们可以很好地解答这些问题,就不成为难题了,只是有时被用做语言陷阱,忽悠没知识的人。

在学术上,只有谎言悖论,因为自我指涉被广泛地用在自然语言里,还没有个妥善的解决方案。有人感到疑惑,谎言悖论不也就是说道自己才出问题的,把自己排除在外不就行了?没那么简单,自己说道自己叫做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是很常见合法的语句,有难以替代的表达能力,比如说:“这博文是中文写的”,“我说的是真话”,这些自我指涉的语句,不可能在生活中排除它。光是禁止谎言悖论这句话也不行,因为你会遇到无数个具有相同逻辑结构的悖论。只有充分了解它,你才不会被迷惑,才有可能考虑解决方案。

具有与谎言悖论相同逻辑结构的语义悖论,可以找出很多来,下面是近代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比较著名的几个悖论。

Grelling’s paradox【2】:Grelling解释说,“异质”(heterological)这词是指本身并不具有这个词所描述的属性,比如说:“名词”不是异质的,因为“名词”是名词;“德语”是异质的,因为中文的“德语”这个词并不是德语。那么:

“异质”是异质的吗? ( Is “heterological” heterological?

如果你回答:是,那它就具有它所描述的属性,这与它的定义矛盾;如果回答是:否,即它不具有它描述的属性,则按定义它该是异质的,又是一个矛盾。这是因为这句话也具有自我指涉结构,“异质”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所有的词,包括它自己,当它指向自己时,无论你回答“是“或”否“都导致矛盾。

Berry’s paradox【3】:这个通过数学的内容形成了一个自我指涉结构的悖论。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把它改写成中文的版本。

我们可以用语言来确定一个自然数,比如说“三加四”说的是7,“五的平方”是25。那么“不能用少于二十个汉字描述的最小的自然数”,这短语定义个自然数吗?

在引号里这段话的前十三个字“不能用少于二十个汉字描述的”是一个约束条件,它确定了自然数的一个子集。因为汉字是有限的,少于二十个汉字能够描述的自然数是有限的,而自然数有无穷多,所以,不能用少于二十个汉字描述的自然数,有无穷多个,这个子集不是空的。在非空的自然数子集里总有一个最小的数。所以这段话的描述定义了一个自然数,记它为z。又因为这段话只有19个汉字,所以z是用少于二十个汉字描述的自然数,它不应该属于这个“不能用少于二十个汉字描述的自然数”的子集,这就谈不上是这子集里的最小的数,也即是不符合这段话的描述。自然数z是由这段话来确定的,但它又不符合这段话的描述,这是个悖论。它通过检验自身的属性来否定自己。

Richard's paradox【4】:这个悖论仍然企图用语言描述来定义一个数,这回是实数了。这样的数很多,例如“圆周和直径之比”指的是π,“根号2”,“正弦45度”,“个位是3,十位是1的两位数”等等。将所有这类的描述按照字典的顺序,可以排列成一个表,称为Richard表。现在我们用下面的一段话来确定一个实数。

定义实数r:它是一个真小数,如果Richard表中第n个描述所确定的实数的第n位小数是0,那么这个实数r的第n位小数则为1,如果是其他情况则为0.

显然这段话通过具体给出每一位的数字来定义了实数r,所以它必须在这表中。但是仔细考察一下这段话的描述,发现这个数不可能在这表中,因为它如果是在表中,设是表中的第k个位置,按照r的定义,第k个位置的那句话所确定实数的第k位小数,与r不一样。这就构成了矛盾。

熟悉集合论的朋友应该可以看出,这个悖论用了Cantor证明实数不可数时著名的“对角线法”。它是通过否定每一个同类来否定自己。

语义悖论并不一定是直接地自我指涉,比如说下面不谈及自己的两句话也构成一个悖论。

下面那句话是对的。

上面那句话是错的。

这是个间接的自我指涉,叫做“自我指涉链”,用两段话来否定自己。不难想象这个链条可以拉伸的很长,通过很多段话不断传递才构成了自我否定。这样的现象在生活语言中和一些文章中都存在,只不过许多人不自觉地陷入了悖论,或者当了克里特岛诗人,说的话虽不能构成悖论却是在否定自己所言,反过来指向自己打了嘴巴。

用自己的头脑依照逻辑琢磨一遍这篇中例子的辩驳,找出它们与谎言悖论的关系。如果感到的只是忽悠,或是简单地认为违反了什么规则,那你就没动过脑子,或只是背了百科和百度。

学习悖论如果你止步于困惑,从而怀疑逻辑推理的作用,那你就没有走通这个过程,并不了解历史上真正智者已经带来的科学进步和光明。下面几个章节,将带你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

(待续)

【参考资料】

【1】WikipediaEubulid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Eubulides

【2】WikipediaGrelling–Nelson paradox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lling%E2%80%93Nelson_paradox

【3】WikipediaBerry paradox http://en.wikipedia.org/wiki/Berry_paradox

【4】WikipediaRichard's paradox http://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s_paradox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741618.html

上一篇:自我指涉(1)——谎言悖论
下一篇:自我指涉(3)——什么是真理
收藏 IP: 50.156.25.*| 热度|

33 田云川 曹裕波 徐晓 王春艳 袁海涛 曹聪 薛宇 徐传胜 武夷山 冷永刚 李伟钢 王国强 张忆文 金小刚 陈冬生 彭思龙 霍彦波 徐民 周向进 郑小康 王云才 李侠 张士伟 黎在珣 鲍得海 杨生茂 李宇斌 hkcpvli biofans liyouxi YZP2013 rosejump yueliang00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