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海洋的远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ying 系统科学与数学水手札记

博文

印度游9——宗教

已有 13329 次阅读 2018-4-4 11:56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印度, 旅游, 宗教, 文化

印度继承了英国在这次大陆的殖民地,将这地区中非常散杂的民族捏合成为一个国家。在印度没有一个占绝大多人数的民族。印度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组装而成的印度斯坦族(Hindustan)最大,占30%,这里面又分成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两大类,每一类中又有许多各色人等,分别保留了远古部落生活的信息。这说明即使印度斯坦的民族融合也还没有达到高度统一的程度。语言也是一大问题,虽然现在主要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和英语,但还无法达成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印度千多种语言中,有29种使用人数超过百万,122种超过万人使用,以印地语为母语的不到40%,印度宪法划出22种语言为各邦官方使用的语言,在卢比上印了17种语言,据说只要认得这钞票上一种文字就不算文盲了。

能够得到这地区大多数人认同的力量是宗教。世界各大总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信奉印度教的人数为总人口的80.5%,穆斯林占13.4%,基督教2.3%,锡克教占1.9%,其它教派占1.8%,情况不明的为0.1%。印度教为强势的绝大多数。当这英国殖民地独立时,领导独立运动的甘地和国大党何尝不想接管整个殖民地的大印度,只不过占少数的伊斯兰教一直是殖民地前几百年来统治者的宗教,代表着两种宗教力量的政治人物在建国问题上谈不拢,甘地才以印巴分治的方式争取独立,这让极端印度教者不满,甘地因此被刺。在分离迁移混乱中教徒冲突仇杀,50多万人死,1200多万无家可归,印巴从此成为世仇,在持久的冲突中消耗国力,国父甘地因此背负指责。放弃统治的英国人也被认为是阴谋者。其实世事哪能一厢情愿?被诟病的过去多有历史上的不得已,只不过人们习惯以今日的诉求无视曾经要面对的现实。

印度的种种“不可思议”,其根源在于印度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宗教在西方视为信念,在中国视为哲理,而对绝大多数印度人则是生活的态度。只有了解它们,才能够理解他们。

印度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至前1300年之印度河文明,它发源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畔,但在这1922年才被发现的遗迹上,其独特的文明早已被历史风吹雨打湮没无踪了。在这个次大陆被记载传承的古文明,是北方入侵者雅利安人创建的吠陀文明。

印度吠陀时期兴都教(约在前1500年至前500年间),又称为婆罗门教(Brahmanism),盛行千年后派生出佛教。中世纪后,婆罗门教融合一些民间信仰成为印度教,19世纪后逐渐改革为新印度教。在印度原生的各种宗教都吸收了婆罗门教的哲学、神祇、故事和其他因素。

 195331ax53rv3z9nmyv9sm.jpg

195049y2r22h22r82trm2y.jpg

195334grljr1r1yjb3f3z1.jpg

195344i49z0r204o08a89r.jpg

婆罗门教相信轮回,阎摩掌管亡灵的国度,后来他成为汉传的阎罗王。婆罗门教三大纲领是: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森严的婆罗门等级制度被提倡众生平等的佛教丢弃,却被印度教继承。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尼泊尔近印度侧)王子悉达多·乔答摩(释迦牟尼)开示他对世界的领悟,开创了佛教。12世纪末,穆斯林的突厥人入侵印度,盛极辉煌的那烂陀寺等佛教寺庙被夷为平地,佛陀出生地的蓝毗尼沦为废墟,古印度佛教的典章经文从此尽失。劫后的佛教学者携带典藉远走西藏等地,一批密宗僧侣逃到孟加拉卡拉玛族地区。到了13世纪,佛教在发源地的印度已消失殆尽。传世的只有在中国、朝鲜和日本的北传大乘佛教,在西藏蒙古的藏传佛教和在东南亚的南传小乘佛教。直到19世纪末,在印度沉寂近700年的佛教,因贱民不堪种姓制度才略有复兴,至今仍不足总人口的1%

印度佛教徒沉迷于哲学思辨和出家修行,必须得到充分的供奉才能维持。而印度教则走了民间的路线,继承婆罗门教三大纲领,特别是祭祀万能,只要祈祷便得护佑,大道至简万物有灵,以致印度教的神灵则越来越多,家家自设神龛,各寻神灵护佑。所以在伊斯兰教入侵后佛教难以为继,而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印度教则安然无恙。

德里旧城的拉克希米纳拉扬庙(Laxmi Narayan Mandir)是个印度教的神庙,供奉的是拉克希米(Laxmi繁荣女神)和纳拉扬(Narayana保护神),因圣雄甘地而设,倡议它向所有种姓民众开放而闻名。寺中有精美的印度神话图画,可惜印地寺庙多不让拍照。

195406rjw1p4b2pzhqb2op.jpg

最大的印度教神庙是在德里去阿格拉的途中的斯瓦米神庙(Akshardham Temple)。这个建筑群综合现代高科技和传统雕塑,充满了灵性和感染力,如同迪斯尼一样的梦幻炫目。可惜这里买了票只许进不许拍照,只能进去前远远地拍一张,在雾霾之下也不甚清晰。

195336e655ts3fn1rl363u.jpg

这座2005年建造,列入吉尼斯纪录世界最大的印度教神庙建造群,是斯瓦米教徒的圣地,印度的骄傲,它吸引了约70%访问德里的游客,详细内容见其官网(http://akshardham.com/ )。

在阿格拉去斋浦尔路上有个7-8世纪留下的千年古迹Harshat Mata庙,供奉的是欢乐与幸福女神。

195403k22pr2s02m05vtm6.jpg

主主神庙的侧旁有个小亭间地上有个小小的神像和花蜜之类的供品,几个女生抬手敲一声钟,跪下拜了一拜,轮番而上。我没看清神灵阿谁,问了导游,他说在印度蛇鼠虫草皆可为神,敲钟是提醒神灵,我来拜求了,便可得到护佑。

193953dz6sp9q8dfpjpqd4.jpg

古庙之外还有个新建的小屋,也是个庙宇,探头看了,有香火供奉,只不知是那路神仙。印度教供奉的神灵极滥,这与国内过去山神土地猛鬼狐仙的民间淫祭类似,也许现代少见了,但在我小时也见识过,所以并不觉得惊奇。这大神小鬼各凭本事争取信众,共处一室不相争,并不像犹太教派生出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摩门教那般的排斥异端,在文化根子上类似古希腊埃及印地安人的多神教,这类宗教比起认定只有唯一救世主的一神教和排斥异端的唯一真理思想,更有包容性和多样性。

195355ucczis58rmi685ii.jpg

虽然印度教容纳众多神灵,但还是有信奉最多,最为强大的几个主神。印度教和佛教三大主神都来自婆罗门吠陀中,创造神梵天(Brahmā),佛教称为大梵天王,他创造了世界万物,坐骑是孔雀,由于创世之后便无干众生,俗人趋利,虽然敬畏却少有供奉了,印度教4000多寺庙只有一座是供奉他。梵天信仰在泰国影响力大,华人称之“四面佛”。

保护神毗湿奴(Viṣhṇu),佛教称为遍入天,有众多化身,最著名的叫黑天(奎师那,克里希纳)。坐骑是大鹏金翅鸟,妻子是吉祥天女,印度全国有1000多座庙宇供他为主神。

毁灭和再生的舞蹈之神湿婆(Śiva),在佛教称为大自在天,妻子为雪山神女,他在印度最有影响,有3000多座庙宇供奉。在印度教中,大黑天是湿婆的另一个名字。他曾把梵天的第五个头砍下,梵天从此只有四个面了。佛教以婆罗门教的梵天、大自在天(湿婆)、那罗延天(毗湿奴)、帝释天、四大天王等神为护法神。

195357m55w8ge8ch6cm080.jpg

乌代布尔王宫之外有个建於1651年,规模颇大的印度教寺庙Udaipur Jagdish Temple。供奉的主神是黑天(毗湿奴Viṣhṇu),环绕着配殿有包括大黑天(湿婆Śiva)等诸神,殿外大理石墙上轮回中不同层次的众生像。印度常用鲜花和香火供奉,寺庙外常有卖花人。即使在供奉大神的寺庙也有不起眼的小神龛,我看到几个老人不论大小逢神必拜,问导游这样不专一的四面讨好多方压注,会不会让神灵不快?答无妨。想来神灵超越人性不屑于计较。这倒也同中国的传统一样。我有个同学,他家在楼上拜基督,楼下拜菩萨,这是不懂西方文化中崇拜的专制性,楼上的怕是不高兴的。

东方文化认为神灵与帝王只是拥有强力的尊者,并非我们心灵的主宰。草民的顺从、供奉和祈求都是一种功利性的态度,殊不像西方人那样衷心地膜拜。所以西方学者套以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一神论世界观,来看待东方社会的现状和进步,就会感到不满、迷惑和恐惧。

195409k7i3gs722wshig7v.jpg195352zgnxh004fpo0xxpx.jpg

195348uzbykkw15g8zxl1x.jpg

195407vfhw1hxn1x1xxvnr.jpg

孟买的伊斯康神庙(ISKCON Temple)崇拜黑天(奎师那Krishna),20世纪60年代起在西方兴起“国际奎师那知觉运动”(ISKCON),《摩诃婆罗多》中黑天向阿周那讲述的《薄伽梵歌》成为印度教的最高经典之一。这里也成信徒的灵修之地。

传统的黑天是个牧笛少年,头戴孔雀羽,皮肤黑或蓝色,身边常有一群年轻美女围绕。

195554x3u54cl03m68zr83.jpg

黑天是印度最重要的神祇,许多印度教派尊为最高神,在佛教中视为护法,在耆那教是24位祖师之一。巴哈伊信仰和伊斯兰教的阿赫迈底亚运动认为他是先知。

耆那教是印度非常古老的宗教,与佛教源起同时代,持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淫欲、不执念,理论也与佛教相类,只是祖师不同而互相竞争。他们甘贫守苦,寺庙多在深山密林中。认为可以通过修行超凡入圣,所有的祖师都是人类。但已经通过禅定和修炼达到了完美或觉悟的状态,即为耆那(jina)者。耆那教传承不断,至今有400多万众信徒,多是比较富裕不虞衣食追求精神境界的人士,对现代印度影响比佛教大。圣雄甘地受耆那教影响很深,他的非暴力主张即来自教中不杀生的信条。

Jodhpur Udaipur 途中有座印度最大的耆那教神庙,千柱庙。神庙结构复杂的29座大厅里竖立着1444根大理石支柱,每根都雕刻着不同的图案,没有两根柱子的图案是相同的。千柱庙位于一个偏僻的山谷,要走一条崎岖的山路才到。进耆那教的神庙不仅要脱鞋,还要除去身上所有的皮制品,连皮带都不能有。

宗教是印度人的生活方式。这里大多数人信印度教,多神、持戒、修身、苦行、相信轮回。与西方对至高无上的上帝的崇拜不同,东方的宗教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理念和处世的方式。如果不幸都是前世的报应,守苦是为来世幸福的修行,祈祷便能获得护佑,修行即为提升境界,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大多数人安贫乐苦,悠然度日,幸福指数自然会高,不思进取也免了攀比的焦虑和苦恼。介绍贫民窟时,导游强调他们不是“poor”,说只是物质上的贫穷,但不是心灵上的悲惨。在印度虽然贫富贵贱差异极大,但生活消费价格差异也极大,食品医疗公园电影也有极低的价格能让要求不高的贫民活下去高兴得起来,小小的三轮突突车挤进七八个人再外挂几个也能享受专车的便利,贫民窟二三十平米棚屋里住进几个人,也能有闲看电视,在宝莱坞电影的欢歌劲舞中见到来世的希望。

印度继承英国的管理,有着非常完善的法律和先进的制度,但执行却维持古老传统,种姓早已废除,但风俗却习惯遵从,公平已成制度,贿赂却能跨越。极低的司法效率虽然不利发展但也保障了贫民在侵吞富人资产维生时,也难以受到惩罚,法不外乎人情。印度青年普遍认同包办婚姻,觉得恋爱是少年浪漫的情怀,而婚姻则是长久的现实生活,大多数人同意家族主导的婚姻十分稳定也比较幸福。这些看来非常不正确的东西,却让人在穷苦中安定满足。

印度知识分子非常自豪自己文化传统满意现在的发展,大多极其爱国,自傲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和千年传承的精神修练。印度有很高文盲率,也有非常成功的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工程师普遍具有很好的管理素养,熟悉西方文化也修习印度宗教,他们在欧美很快都能脱颖而出身居高层,但在国内却坚定维护传统相信未来。

我们百年来因为落后受尽欺凌羞辱,知识分子为求速变不惜走向极端,轻贱传统,反叛过去,全情投向追求进步的潮流,急功而无暇前顾。当我们完全抛弃传统,法无禁止即可行时,无拘的自由带来惊人的进步,舍己迎合暂时获得西方认同,但也失去了以千年传承的文化来兼容吸纳外来思想的基础,中华文人谦恭内敛自省中庸的厚重美德,仅仅几十年间便代之以狂放张扬自负极端的浅薄个性,社会在道德沦丧的滑落中茫然无措。当不存在失去耳濡目染世代相传的的道德规范时,没有根基的说教和理想的感召已不敌现实利益的诱惑了。

精神和物质何者为重,传统和变革该如何平衡?人心的底线在西方受到宗教的约束,在印度拘于因果报应的轮回,我们历来畏惧天道,听从儒家道德规范。社会进步了,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两千多年来圣经、教典、孔孟之道显然都能找到许多落后、残酷和愚昧之处,它们在历史上都曾经阻碍过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宗教之违悖比起不语怪力乱神的我们国学更有甚之。但世界各国至今宗教经典依旧,只是传教信教者都能淡化不合时宜之处,正面发挥有益的教诲,让宗教传统与科技理性并肩而行,用构成民族文化基因的传统道德教诲继续规范人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1107357.html

上一篇:印度游8——环境
下一篇:机器学习的认知模式
收藏 IP: 76.102.163.*| 热度|

8 文端智 黄仁勇 徐令予 冯大诚 黄彬彬 徐晓 杨正瓴 史永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