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普天同庆”。往年,大家看诺奖,就像国人看足球世界杯,都是人家在玩,我们一直充当看客,那天微信朋友圈,网页等都被屠呦呦获奖消息刷屏了。不过我一般很少在科学网博客贴一些我平时主要关注的事情(以数学及其相关为主)之外的东西。所以对于这场喜剧,我依然是个看客。因为自己对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也不了解,咕噜寡闻,实际上是从2011年屠呦呦获得克拉克大奖后才知道青蒿素的事情,不知道也就没有发言权啦。但不知情不代表不关注,不想显得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吧,“落入俗套”了。正如科学网名博王鸿飞:中土诺贝尔之《山芋粥》与《罗生门》提到“青蒿素整个工作的开展及其过程,参与的人非常多,其研究和决策过程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而对事实真相给出可能引发争议的不同说法,应该说是正常和不足为奇的。”,大家都想知道事情的真像,我也不例外。从赵美娣的博文《从屠呦呦热看到了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获知还有一本书:张剑方,迟到的报告——五二三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讲这方面的内容,由于那本书出现在2011年之前,就自以为是得地觉得靠谱一点,而且提到这本书不太好找,我决定试着在网上找一找,还真的被我找到电子版了,决定“冒死”贴出来,哈哈!希望大家不要商用。
该文献是在http://www.35tao.cn/attachments/doc/201309/1376531040563.pdf 找到的。
科学网类似真相的文献很多,比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