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海峡两岸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 精选

已有 9499 次阅读 2015-9-18 13:32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2015年8月3-6日,笔者到台湾嘉义大学参加了海峡两岸森林经营学术研讨会,并担任学生分会场的主持人和学生优秀报告评选专家。参加会议的有海峡两岸17所林业高校,与会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大约有250人。大会由主题报告、分会场专家报告、学生专场报告、海报展示几部分构成。

   学生组分会场的演讲者由海峡两岸的硕博士组成,人数各占50%。在会议主持过程中,我发现海峡两岸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较大的区别:

   1、科研的选题:大陆学生的选题偏重于理论研究,基本是国外算法的跟踪和改进,数学模拟、计算机模型占了讲座的大部分内容,给人以高大上的感觉。比较而言,台湾学生的选题大多来自于林业生产实践,如蝙蝠在芭蕉林的栖息生境研究,阿里山森林铁路隧道塌方规律分析、土著居民对政府生态工程的意愿调查、外来入侵植物阿里山的空间分布,针对性较强。

   2、演讲技巧:台湾学生的PPT大多图文并茂,在文字排版、图文混排、公式编辑方面美观度普遍高于大陆学生。在时间控制、PPT重点把握、语音声调调节的演讲技巧方面,水平也明显高于大陆。

   3、演讲态度:在主持会议过程中,感觉与会的台湾学生对此次会议非常重视。无论男生、女生,都是西装领带,一身职业装。每个台湾学生演讲前都要对对主持人和听众表示感谢,演讲完对大家的耐心听讲以鞠躬的方式再次表示感谢。而大陆学生的表现,就有点不专业了:穿着打扮比较随意,答辩前后对主持人、听众的耐心听讲也不愿意做善意的回应。

    由于学生优秀报告的评选是从研究内容、研究技巧、时间掌控三个方面打分。按照这一评分标准,大陆学生的表现显然处于不利地位。作为大陆来的评审专家,我也爱莫能助,眼巴巴地看着优秀报告的一、二等奖被台方囊括。

     其实,优秀报告是否中选,只是一件小事。从海峡两岸研究生的学术报告中,可以明显低折射出大陆高等院校研究生模式存在的几个明显的硬伤。

      1、科研选题上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重模型、重算法的跟踪式研究,很容易使科学研究变得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据我了解,一些农林院校部分学科的硕士提前攻博的指标常常难以完成,未尝不与这种日渐枯燥、乏味的科研选题不无关系。

      2、研究生的职场生存能力太差   在中国国情背景下,一个人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职业态度、与人沟通的情商,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显然,对照台湾学生,大陆研究生在这几方面的表现都不如人意。

       3、缺乏独立的思想  大陆的学生模型做得虽好,但一旦主持人、与会的专家问道算法的原理、存在的缺点、不足时,就显得有点底气不足。不懂机理,只会运用模型,无异于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一个只会循规蹈矩的操作工,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又如何生存呢?

      近年来,一些高学历知识分子,一旦无法在体制内就业,流落街头、生活无着的悲剧难道不与这些硬伤不无关系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921635.html

上一篇:新常态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下一篇:大棒+胡萝卜之后呢?
收藏 IP: 121.248.145.*| 热度|

44 白龙亮 张晓斌 武夷山 王国强 叶春浓 徐旭东 陈楷翰 刘淼 蔡小宁 汤茂林 蒋永华 马志超 王建昌 张越 孟佳 徐晓 彭真明 黄永义 吴跃伟 张能立 王春艳 黄仁勇 许方杰 长龙 徐耀 秦志远 李竞 左宋林 汪晓军 孙友甫 韩玉芬 刘锋 姚伟 姚伯元 吴锦宇 李宇斌 杨金波 yangb919 ghzhou5676 chenhuansheng lijch07 withhighprob taoshl xubaidu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