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2000年博士毕业开始,一直担任研究生课程“景观生态学”的教学任务。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每年都有二十、三十人,生源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森林经理、生态学这些冷门学科的硕士生,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城市规划这些热门学科的博士生。以冷门的森林经理为例,由于对口的林业勘察设计部门、林业行政部门早已人满为患,每年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不足30%,大部分改行,能够进入教学、科研岗位的更是屈指可数,最近几年毕业时没有落实工作的现象也开始显现。以热门的博士学科风景园林为例,是南京林业大学的王牌专业,据说综合实力已经进入全国前三(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每年博士录取名额不到10人,报考人数与录取名额达到几十比一的惨烈竞争程度。由于开办历史比较早,在国内知名度比较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全国各个高校举办园林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南林风景园林的博士毕业生成了各个高校师资争相引进的香饽饽。
10多年下来,尽管随着年龄的增加、科研经验的丰富,自认为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受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仍然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在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下降的同时,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学历层次不同、学科冷热程度不同,学习的投入精力、学习效果大相径庭。冷门专业的硕士生上课很少发言,课后也极少提问,课程作业基本是“剪刀+浆糊”,应付了事。热门专业的博士的表现则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上课积极发言,介绍自己做过的规划设计项目的经验、教训,课后认真提问,向任课教师请教3S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用的途径、方法,课程作业有数据、有分析、有结论,基本达到学报级学术期刊发表的水平。
课后私下聊天,问及冷门专业学生对待学业消极应付的原因。学生也坦承回答:专业不好,学的再好也没有好的回报;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比较枯燥;将来也不搞科研,没必要花那么多心血提高科研素质。事后一学生通过QQ留言的方式发给我一条信息:其实我们也很纠结,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这么珍贵的青春年华,大量的光阴被虚度。其实,我们也想好好学习,就是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20多岁的的年龄,可是我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我们的心态已经90多岁了!
从景观生态学这门课程的经历,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专业设置必须要有较好的经济回报;我们的学历层次一定要有较为明确的社会需求定位;我们的课程内容应该尽可能如园林制图那样形象生动、景观设计那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当然,如果按照这些标准衡量,除职业院校、热门学科的博士点外,目前国内大部分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都不高。这也是尽管不少教师不断呼吁,教学质量仍呈下滑趋势的内在原因。目标、定位、动力这些内因不解决,任何政策、建议都是缘木求鱼、无济于事。从这个角度看,大幅度缩减本科、硕士招生规模,培养少而精的博士、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是未来高教发展的趋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