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的玛格纳所著“A History of the Life Sciences”(《生命科学史》)是一部很不错的生命科学通史类著作,作者参考了大量文献,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将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概况生动地呈现于世,是一部难得的好书。该书英文版初版于1979年,1994年和2002年分别出版第二版和第三版。
李难等人翻译的《生命科学史》中文版,分别由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和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中文版的第一版和第二版内容基本是一样的,改动不是很大。由于第一版出版时间很久了,第二版出版距离现在也已经10年了,所以只能在各大图书馆可以找到,旧书市场上已不多见,更没有新书出售了。不过说起来,这两版的翻译质量是很不错的,极少问题。特别是百花文艺版装帧精美,无论印刷还是用纸都非常好,值得收藏。
2009年的版本是由刘学礼等多人共同翻译的,且都是新人,原来参与过翻译的李难教授只是做了审校,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这个版本与2009年的内容完全相同,只不过是纳入了不同的系列而已,应该是第二次印刷的意思,只是出版社仍然标注为2012年第1版。玛格纳的第三版其实做了很多的修订和扩充,不但将“生理学”整章调换了在全书中位置,把摩尔根遗传学从原来的分子生物学框架中调回遗传学,扩充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章节的内容也做了大量修订。按照玛格纳的说法,这是在注意到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科学史理论的进展以后做出了选择。当仔细阅读第三版的中文版之后,发现确实跟前两版有很大的不同。当然有些地方肯定保留了原来的译法,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遗憾的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这个版本有不少错误,包括知识性的、翻译方面的、排版和印刷错误等,本来以为可以在2012年再次印刷出版时纠正,只可惜没有。笔者对此做过认真的核对,确信2009年的问题在2012年仍然是问题。下面举出一些例子,其中的页码以2009年初版的为准:
页码 |
错误表述 |
正确表述 |
备注 |
第4页 |
火腾水 |
火腾土 |
|
第94页 |
桑克托留斯(Santorio Santorio,1516-1636) |
桑克托留斯(Santorio Sanctorius,1561-1636) |
如果他知道自己可以活到120岁会怎么想? |
第102页 |
奥古斯特·科姆特 |
奥古斯特·孔德 |
应该用通用译法 |
第104页 |
到1920年,笛卡尔…… |
到1620年,笛卡尔…… |
|
第254页 |
林耐把植物按照雄蕊的数目和特征分成纲,再按照雄蕊的数目和特征分成目 |
林耐把植物按照雄蕊的数目和特征分成纲,再按照雌蕊的数目和特征分成目 |
林耐不至于很糊涂 |
第357页 |
他的工作被称为“分子生物学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
他的著作被称为“分子生物学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
翻译问题 |
第380页 |
核算测序 |
核酸测序 |
|
第387页 |
鲍林对正常分子医学的拥护…… |
鲍林对正分子医学的拥护…… |
专业术语 |
第399页 |
拟南芪 |
拟南芥 |
|
以上列出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只是举了一些例子而已。而且这些问题在2002年的版本中是没有的。至于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我无法断言,只能说可能是打字不小心或者什么别的原因,译者比我要清楚。
不知道是否有人会觉得我是小题大作了。鄙人以为,译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仅需要较高的语言翻译水平,而且还需要对于著作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样的一本书,不同的译者可以翻译出不同的版本,这跟译者的素质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像玛格纳的这本书,这是一本生命科学史的著作,至少涉及到英语翻译、生命科学、科学史三个领域,想要翻译好实在不容易。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本科学史专业人员写的书,并非一般的大众流行读物(尽管出版后的结果是一般的大众也很喜欢这本书),而这本书的译者也是来自大学的专业人员,倘若达不到“雅”的水平,“信”和“达”是起码应该满足的。否则的话,恐怕很多读者怕是要接受错误的引导了。
如果这本书的读者是专门研究生命科学史的,可能他们会比较容易发现问题;如果只是生命科学专业的大学生,或者是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甚至是一般大众,恐怕就不容易发现专业性的问题,即便是发现了也不知道正确的表述。如果本书定位于一般科普书籍的话(原作者的表述如此流畅,且图文并茂,即便当成一般科普书籍也是足够的),可能需要更高的翻译质量。
鄙人没有翻译过什么书籍,对于出版行业也知之甚少。但是近年来阅读的译著却不在少数,很多比较优秀的国外作品被译介到国内,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有些是一个人翻译,有些是几个人一起翻译,翻译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特别是几个人一起翻译的,又往往会出现文风的差异。即便是安排了全书统稿、统校人员,解决这些问题也殊非易事。还有出版社的编辑和校对,自然也有一些责任,但主要责任恐怕还是在译者身上。
很多书在“序”或者“跋”里面都有一句类似这样的话:限于作者水平,难免会出现一些缺点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想来这一方面是谦逊的表现,另一方面是真的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以期再版时改进。如果这样的话成了摆设,甚至出版一次就不会再版的话,那就有些遗憾了。
有的作者会留下自己的邮箱,再版时会提出读者曾经提到的意见和自己的处理,我喜欢这样的作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