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yfu

博文

四尊雕塑

已有 7202 次阅读 2011-11-14 09:42 |个人分类:一家之言|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style, blank, target, 雕塑, 北大校园

北大校园里散落着一些雕塑, 其寓意通常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据说惟有那样才有可能算好的作品, 这里尝试着诠释其中的四尊, 一尊在未名湖畔、三尊在光华管理学院新大楼的周围,将这四尊雕塑搁在一起感觉可说一点点道道,这点道道曾与若干友人、学生都描述过,似乎未有异议,至少没有直面质疑、或补充过更妥的说法。从这四尊雕塑中或许可找到人生的若干状态,不知道是否有前人用文字阐述过类似的观点,但雕塑可更形象、更有理解的空间,至少可作为一种视角。

 

     雕塑一

        

   

            这是一尊不像雕塑的雕塑,相同形状的有一对,分别位于未名湖畔花神庙的两侧,清石材、形方正,状如建筑中承载宏柱的底座,其上隽刻着北大1934班留校纪念。有很长一段时间,时常路过, 但一直不清楚它的寓意,当然我至今所知的也仅是猜测,未必是设计者的原意。一日, 偶然在三角地的书店里翻阅陈平原先生的《老北大的故事》, 看到1934年中文系所开设的课程和主讲人:  
   
《中国文学史概要》:胡适
   
《中国文字学概要》:沈兼士
   
《国古代文学史》:傅斯年
   
《诗经》:闻一多
   
《中国音韵学-古音考据沿革》:钱玄同
   
《英国文学史》:梁实秋
   
《日本文学史》:周作人
    
中国上古史》:钱穆

        …….

  看到这一串长长的课程目录单,顿悟这一尊雕塑可能所表达的一种寓意:眷恋于此,弟子在诸位先生的哺育下,基础如同此方正清石基座那样敦厚而又扎实,如此厚实的基础,其上可盖任何建筑。是呀!求学之初,夯基础是第一的, 这是求学时代应持的一种状态,推而广之,也是进入任何一个新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应先持的一种状态。

但基础可为有字之书,也可为无字之书,而且最紧要的是需在敦实基础之上的求新求异,或流行中常冒的概念:原创,基础再实,没有这些新或异,很难留下东西,那么求新或原创的途径有什么呢?

 

     雕塑二

      

       

 

此雕塑有一些名声,坊间称裸男,名为《蒙古人-站》, 创作于2008年,由北大MBA 489班同年捐赠给光华管理学院。当初立此雕塑时网络上惊讶声、骂声一片,挺者称北大之自由、惟北大才能容之;骂者诉其庸俗,偌大一个男人,身健魁梧,居然毫无遮拦,赤裸裸堂而皇之地站在北大校园、侍立于光华新大楼东墙外,据说有老教师顿足痛骂其不雅、不伦、不类,不过在张维迎主政光华时并没有挪动此雕塑,但不满者泄愤于裸男,用石器狠砸其腿部和臀部,在其肤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凹坑,而那一小块绍介此雕塑的小匾铜牌已被碎石砸得面貌全非了。于是乎搬家,数个月前,裸男被重新安置在一僻静处的一颗大国槐树下,面朝光华大楼,位置离原地点约80米,而挪动裸男时又招来网络上的非议,最经典的是:此北大已非彼北大,容不下有个性的东西。

送小孩上小学时常路过、几乎每天可看到裸男,挺亲切的,其显然不是正常意义上人的雕塑,三米多高,时常目见行人驻足在像前留念,有一日撞见一拨来观北大的香港小学生,瞥见偌大的裸像,男女生惊呼不迭,之后立马争相与裸男合影。细细想来,裸可能不是主要的问题,因为此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问题可能在其形和神所传递的信息,可概括为:面对未知无所畏惧、面对权威敢于质疑、面对非议泰然处之、面对困境充满自信,即所谓的裸男精神,此为一家之言,未求证官方之原意,可将此状态称为开拓之道,即在谋事、探路、做原创性工作的时候,需要的一种状态:无知无畏、不苟同于权和威,面对非议心中一秋池,即使绝望、也会在绝望中求生。

顺便插两句,不信权威、不理非议太重要了,同仁当鼓励在学术讨论的时候应忘记师生之间的辈分、彼此须没大没小,否则师者的观点便是争论的结论,该多谬呀;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因发现准晶,独享了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殊不知其在提出准晶概念后,美国晶体学权威、两届诺贝尔奖得主Pauling公开声称:Shechtman是胡言乱语,世上没有什么准晶,只有准科学家,其所在研究小组也予其压力,为坚持自己的发现,Shechtman离开那个研究小组,试想Shechtman当时的状态与裸男的状态多像呀!

裸男状态常会惹非议、嫉妒和憎恨,甚至会招致杀身之祸,试想在当下环境中楞直得都呈裸男那种状态,行远该多难呀!即便是那样的一尊雕像也有人不轻易放过,狠砸猛踢,更甭说真实的裸男般行为,于是北大的光华人树起了第三座雕塑,点拨众生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活下来。

 

    雕塑三

 

  

 

此雕塑同样立于光华管理学院的新大楼东墙外,名曰《刚柔之道-老子像》,创作于2003年,由光华学院官方收藏于2008年。刚立老子像时,其面朝着裸男,口吐舌头,似不屑于与裸男相视而立,据说此也曾是挪动裸男的理由之一,性格反差太大,分明是两类人嘛,不和谐嘛。年长的老子,全身紧裹外罩,一脸清高,牙齿脱落,仅剩下一颗牙,但舌头灵活、不影响其言语交流。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若按老子的学说,或者按中国传统儒释道,或再泛之,按照吾国文化传统的规和矩,则处世可安、功成可全身而退。猜想此雕塑未必是无为而治的老子,可能是指熟谙人情世故的练达老者,诠释的是生存之道。在老者的身后簇拥着一片翠竹,让人心生:有节和傲骨;联想起梅兰竹菊般的君子风范。

 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若没有裸男状态,恐难以有重要的、开拓性的工作或收获,但一味地持裸男状态,在中国的文化中是很难存活下去的。作为一个佐证,最近杨振宁先生评述饶毅事情,杨先生说:至于饶毅,虽然我和他不是同一个领域的,我想他的工作是没问题的,不过他的作风可能很多人不喜欢,所以他们不投他的票。在美国也有这样的情形,这并不稀奇。所谓的他的作风可能很多人不喜欢,可能就是裸男状态过多,若多一点老者般的刚柔之道,或许喜欢饶毅的就会更多了,至少有可能得到饶曾经想得到的冤士。人家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熏陶下的同行已经成冤士了,此话非点拨绕毅,是小的瞎猜的,饶毅老师一定深谙此道,其志或其行为恐非常人所能领悟,洒脱而又豁达。

 

    雕塑四

 

   

 

    此雕塑取名《风》,创作于2004年,由光华官方收藏于2008年。雕塑立于花岗岩石柱顶,柱子有3~4米高,一位少女张开双臂在风中飞跑,衣襟、手袖和披肩都在凤中飘动,看着她令人油然想起青春、激情和浪漫,尤其是看她的时候需仰视,可同时看到其背景中的蓝天和白云,感觉挺美的,那种感觉就像对生活、对未来的憧憬。无论是年轻时打基础、年长时创事业,施此招施彼招,忙忙碌碌,终究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至少部分动因是这样的。如果打点好个体的日子、过好一家的日子,再大一点,将一个单位一个小地区的生活经营幸福,再说大一点,将一个国家的生活幸福了,所有的就算没有白忙乎,所有的都算都值了,不是吗?最近欧洲诸国领导连轴折腾挑灯开这会那会的即是一个旁证,要不连饭都没有了,此雕塑像似在点拨行人活着的本意。

 

  年轻时夯基础是第一的,且须求新求异;求新或成就一点事情,需有裸男般的开拓之道,即面对未知无所畏惧、面对权威敢于质疑、面对非议泰然处之、面对困境充满自信,但不可一味地持裸男状态,这在中国的文化中是举步维艰的、甚至难以生存下去的,按杨振宁先生的说法,米国也是如此的,所以即便去了米国,亦不例外。当然,分辨何时开拓、何时生存,需要智慧,凭各自悟性了;无论作什么,或忙或碌,顺从本意,其实生命如此简单。

  院子里荒芜多时了,周末稍闲,码些文字在此,原想来段轻松愉快的,不料一本正经了,非我本意,不好意思。

 

杨振宁先生评述饶毅的原文引自许浚远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397&do=blog&id=50212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8216-507811.html

上一篇:大学的风景
下一篇:窗台上的榆树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13 王福涛 杨月琴 刘立 曾新林 刘全慧 张欣 李银生 孙长庆 赫英 苏德辰 曹小晶 张玉秀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