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到学校的办公楼办事,偶遇L老师,见面寒暄几句,得知他是来交教授评审申请材料的,于是我随口预祝他成功,是衷心的希望!
L老师(副教授)在我读博士的时候,曾给我们博士研究生上过一门数学课程,因此熟识。3年前我同样碰到他在申请教授,时至今日他还在申请,说明这几年他一直为此努力。
L是211高校本科毕业,985高校博士毕业,已是奔50岁的年龄了,不善言谈。可能是因为从事的是数学行当,看得出来生活比较清贫,在学校老师私家车比较普及的今天,他还不具备这个条件。至于他的学术能力,学院能安排他给博士生授课,我认为他的专业水平并不很差劲,记得当年他上课的时候,喜欢用英文板书,洋洋洒洒,随手拈来。
今天我专门上网查询了一下L的学术研究情况,说实话,不怎么样。总发文量20几篇,那要命的SCI也只有区区两篇,合编教材1部,主持过两项省级纵向科研项目,国家自科至今无有。了解罢这些信息,我为他捏一把汗,鸭梨山大。
L的情况大致如此,按理说他能否评上教授并不算个问题。但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因为:问题是许多既不在教学岗位,也不做科研的人是教授,而L不是。怎解?
高校有一定比例的教授很特殊,而且针对的目标对象也特殊。特殊的教授是思政系列教授(也谈“教授”的类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42-629930.html ),特殊的对象是行政干部。有趣的是,在校内评审时,思政系列教授既不属于社科类型,也不属于自科类型,属于单独一类,而且每年总会划拨少量指标,因此在这个小类别里总有人胜出。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的管理岗位正处级干部都成了“教授”,即便有些“教授”的学术成果简直是惨不忍睹。
现在高校的教授人满为患了,一方面是申报条件越拔越高,另一方面又推出所谓的“评聘分离”。遗憾的是,本人还没看到哪个有教授职称的教授没有被聘为教授,行话叫“管理岗位双肩挑”。那教授岗位不够了怎么办?等着呗!
还有,最近到一个学院网站上浏览,突然发现博士生导师几乎是清一色的行政领导,而且严格按职务高低排序。这个学院教授多了去了,为什么行政领导挑学术大梁?项目为王,还有其它不说你也知道。是博导优而仕,还是仕优而博导,我分析主要的演化规则是后者。至此,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管理科级岗位,会出现很多博士去竞争,一些博导及教授甘愿屈就在副处管理岗位上。活脱脱一副体制内“逃离科研”的众生相,有些年轻人他不傻,谈理想,伤感情。
有些人可能以为这是一个小学校的个别现象,错!我所说的学校不小,小也是个小牛。据我跟同辈交流了解,那些大牛学校也好不到哪里去,天下的乌鸦白色的少。不要让老实人吃亏!老实人不吃亏谁吃亏?
堕落如此,夫复何言。L老师,但愿你的希望不是梦!
让砖头飞一会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