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许科学网的博友都懂得:“同行评议”制度是科学发表的基石。说实话,本人对这一问题此前并没有太深刻的领悟。直至最近的一件小事,让我有点感慨。
过去一年来,机缘巧合,与国外高校的A教授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每年他回国4个月和我一起科研工作,工作之余也喝点革命小酒,天南海北侃大山。A君出道较早,在国际上的领域内也有些名望,认识一帮世界各地的学术达人。A君就建立了一个小规模(7人)的WeChat群,里面也汇集几位学界前辈。
前几日,A君和哥们在群中讨论一篇文章评审的事情,其中几位均是一个国际期刊的主编和编委。所谈及的论文通讯作者是国内一所著名高校的知名教授B,在我们这个研究领域是国内算得上一号人物。B同时也是这家国际期刊的编委,当然B和这个WeChat群中人关系非常交好,也多有科研合作关系。交代完这层关系,再说论文评议的事情,接下来讲到的评审人都在WeChat群中,只有B不在。
所讲的这本国际期刊在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算一本不错的SCI期刊,其影响因子排名在所有同领域SCI期刊的前1/3。期刊的副主编负责这篇论文的评审工作,然后安排给A和另外一位负责具体评审,隔几天评审意见返回后,他们在群中讨论最终的意见。副主编认为几位评审的意见不够鲜明,副主编明确表示要拒稿。A和另外一位评审人认为论文虽然谈不上有重大意义,但质量还是可以的,于是讲些和稀泥的话。期刊的副主编则认为论文虽然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明显瑕疵,但创新度偏弱,最终坚持将此论文毙掉。据我了解,那位副主编和B教授科研合作是相当紧密,私交也非常好,然在科学发表面前却是如此决绝。
我所讲的就是这么个小故事,然后谈几点看法:
1、不管你对科学工作的认识多么天真,你最终会发现科学工作是确实需要靠真本事吃饭的。不管你曾经的科学发表记录多么牛逼,具体到一篇科学论文,要令人折服却不那么容易。
2、江湖自有江湖的规矩。科学工作者之间可以是非常交好的朋友,一起交流合作,一起喝酒吃肉,一起风轻云淡。但在科学评议中,有时委实不近人情,不讲情面的。
3、曾经以为期刊的编委组织机制无非是遴选一些学有建树的学者组成,其实并不尽然。了解了这个圈子以后才知道,那些决定很多论文生死的编委们,不仅学术资历过硬,而且多是一些交往密切的铁杆好友。说白了,此中没有人缘也是不行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