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丹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xd1981 以文会友坐而论道 以诚相待肝胆相照

博文

也谈“教授”的类型 精选

已有 11908 次阅读 2012-11-6 23:04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授, 评述, 类型

    我们国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统,即等级传统。做什么事情,做什么工作,总喜欢分等级和级别,而且喜欢把并不属于级别内部定义的职位往那些广为接受的级别上靠拢。大家之前讨论热烈的高校行政级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行政级别这个东西经过多少年的发展,已经有着太广泛的基础和太完善的制度,所以级别内部的人是很难丢掉级别这个事情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副部级可以报销商务舱的机票,副部级以下不可以。虽然院士这个头衔和行政级别之间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但是你不承认院士可享受副部级待遇这个事情,就不能名正言顺的报销商务舱机票。老院士们年且古稀,长途旅行、赴国外讲学,还要坐一、二十个小时的经济舱,也着实让人觉得不忍。

 

    在高校内,也有一套发展的非常完善的等级划分,也就是专业技术职务制度。不同的等级,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广为大家熟悉和接受的,所以不论高校的工作人员所从事的是否是所谓的专业技术工作,他们对应的级别总喜欢往专业技术级别上靠,这甚至已经形成了高校内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同时,这些专业技术职务序列里,最好听的,叫得最响的,就是所谓的冠以“教授”头衔的这个系列,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不仅要往专业技术等级上靠,还希望把头衔干脆叫做“教授”之类。这就产生了后面的作为教学型教授,其实这还不算最离谱的;甚至还有思政型教授,是不是与大家心目中“教授”的距离更大?

 

    下面是一个学校的专业技术序列的划分:

    1. 教学科研型教师高级职务:教授、副教授;

    2. 科学研究型教师高级职务:研究员、副研究员;

    3. 教学型教师高级职务:教授、副教授;

    4. 思政系列教师高级职务:教授、副教授;

    5. 卫生技术系列高级职务:主任医(药、技、护)师、副主任医(药、技、护)师;

    6. 实验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享受教授待遇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

    7. 工程设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享受教授待遇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8. 产业开发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享受教授待遇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9. 图书资料、档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

    10. 出版专业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编审、副编审;

    11. 会计专业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会计师。

 

    看看这个划分,就觉得什么都不奇怪了,大家都在拼命往“教授”头衔上靠。其中第一类,教学科研型岗位,才是我们大家普遍认为的应该冠以“教授”头衔的岗位。第二类,科学研究型岗位,即所谓的研究员系列,也是大家熟悉的,当然在高校里,研究型岗位相对科研院所要少。第三类,评聘下来,就是所谓的“教学型”教授,目的是照顾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第四类,甚至是“思政型教授”,目的是照顾行政领导。后面的诸多类,与普遍认为的教授已经没有什么实质的联系了,还要拉上教授的名字,叫做“享受教授待遇”的什么什么之类。

 

    当然,大学作为一个大型综合性单位,对于人的需求肯定不能局限于“教学科研型”。既然需要各类岗位的人,就要给各类岗位的从业人员相应的待遇和进步的阶梯。就拿教学型岗位来说,我认为这类岗位也是大学里所必需的。对于低年级的本科生,需要大量的集中的基础课教育,由专门的教师担任基础课教育的工作,专心投入,为学生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这些教师的工作也是需要肯定的,需要匹配以对应的待遇和头衔。所以如果认为“教学型教授”有问题,问题倒不是单单出现在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身上,而是出现在职称序列的设计上。那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成绩斐然的老师,应该评聘这个什么职务和头衔呢(与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员系列相对应)?难道叫做享受教授待遇的高级讲师么?好像不太合适。这还又需要考验大家的智慧了。


    话说回来,“教授”也不总是香饽饽,用多了自然就不那么香了,过度消费在哪里都不是一件好事情。美国的高校里,教授就已经用的相对过多了,甚至一门课的当值教师,不具备对应职称的,也会被学生称作“professor”。所以到了美国。贸然称呼某功成名就的大牛“教授”,还真是吃不准对方是不是高兴。在中国,“专家”已经是一个被过度消费的例子了,“教授”同样面临着过度消费。百年前我国大学创办伊始所创立的“教授”与“大家”的对等概念可能已经被消费的差不多了。


   最后再罗嗦一句,教授的评聘中如果再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那么最终评出的教授是什么类型,就更加有意思了。关于无记名投票的讨论请见本人的上一篇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42-62869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2-629930.html

上一篇:科技期刊与体育赛事
下一篇:爆炸在前还是倒塌在前?一个历史的巧合。。。
收藏 IP: 114.94.228.*| 热度|

11 吕喆 李志俊 谢强 许培扬 孙学军 陈钢 林潘学 徐耀 刘桂秋 杨建军 out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