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l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lz

博文

中国式变脸&日本式翻脸

已有 4647 次阅读 2016-3-16 15:41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式变脸, 日本式翻脸

中国式变脸&日本式翻脸

   去中国旅游的日本人,大多是对中国抱有好感的人,他们喜欢中国直率的谈吐,热情的笑脸。但也会遇到令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那就是有些地方的工作人员的面无表情与他们印象中的中国朋友反差太大。

   在日本呆久了的华人,回国办事也常常遭人冷眼,除去那些对日本不感冒的情绪不说,更多的是,在中国只要有点权力,都等着人求的毛病太深。而在日本,职业规范不允许有丝毫怠慢客人或者公民的借口。想起过去,在国内装修房子的往事。说好的价钱装完后翻倍!看看多处有瑕疵,心里很窝火,就说,你把买材料的发票拿来……结果拿来一堆白条子!没等我发火,帮我介绍装修的亲戚发火了!说什么:整个夏天,工人辛辛苦苦跑前跑后,装完房子也没见你露个面儿,人家没有喝过你一口水、没抽过你一根烟……足足给我写了七、八张纸的不满和牢骚……我的天哪!我掏钱雇你装房子,就是一个合同关系,怎么都成了我的错!!这事儿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心中始终难以释怀……现在想想,其实就是在日本被“惯”傻了:只认规矩不认人。而国内是认人,不怎么认规矩的。归根结底一句话:中国是一个人情大于规矩的社会,日本是一个规矩大于人情的社会。

   所以说,在国内,面对熟人与面对生人脸上的表情完全不一样,变脸的速度应该不输给智能机器人。而日本人脑袋里的常识就是“大家一样”,不仅一般不会对谁特殊对待,也会本能地拒绝来自他人的优待照顾。死脑筋的日本人,最忌讳给他人添麻烦、忌讳自己有别于大家。所以说,带着“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心态的国人,想靠做点饺子、送点中国礼品,和日本人搞好关系,结果,日本人总是很快就会送来一盒点心、或者别的礼品,就怕欠着别人的心不安似的。一起出去吃饭时,常常就在收银台前AA制按人头平均掏钱。这样“淡如水”的友情,仅限于喝茶、喝酒、吃饭、聊天而已,想要和日本人建立起那种所谓的“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拔刀相助”的盟友关系应该是“梦想”吧!

   国人初来乍到时,觉得日本人都很亲切,很友好,不像国内那种对待陌生人的冷漠。于是,就误以为可以拜托他们帮忙办事……结果,没想到,他们往往告诉你如何公事公办。尤其是,在日本租房子等许多时候需要保人,本以为可以拜托的日本朋友,没想到却遭到他们“翻脸”毫无余地的拒绝。其实,日本人的家庭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要给别人做保人,因为责任太大。所以,在日本多数日本人都会利用专门作保的公司,不去为难他人,甚至是家人。

   喜欢“亲亲热热、不分你我”生活方式的日本人会觉得中国好!有人情味儿。喜欢“公事公办,互不相欠”社会关系的中国人会喜欢日本的,觉得生活宁静无扰。

   认人的中国“变脸”术与一根筋的日本遇事“翻脸”不认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还是趁早多做一些“知己知彼”的了解,互相尊重,妥善处理问题,回避直接对抗,那就是两国为亚洲以及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了。

    红叶随笔 20160316

************

在家门口停了一夜汽车
   要知道日本人怎么一根筋,“翻脸”不认人,再说一件刚刚体验过的小事儿。
   我家住在一条小巷里,左邻右舍门口四季鲜花芬芳,平日里见面寒暄几句,温馨和睦。话说前几天,下午儿子开公司汽车回来,因为就待一个晚上,所以,就把汽车停在了我家门口的路边。想着已经是晚上了,而且,巷子里头的两家平日里也少见汽车出入。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有人按门铃,开门一看原来是斜对面的金子老太太和隔壁佐藤女士站在门外:客人的汽车不能停放在路边,会妨碍紧急时消防车辆的出入的。
   听她们的话,心里不禁感叹:这日本人就是事儿多!
   虽然心有不悦,但还是不得不赶紧叫儿子起床,把汽车移到附近的自动交费临时停车场。没想到,今天的住民自治会信息传阅板里,竟然夹着这样一页通知:“最近,有在路边停车事情发生,为了保证紧急车辆出入畅通,请各位住户理解配合,共同建设好的住居环境。”
   天哪!此刻,我不再觉得他们多事儿了,因为,任何突发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的确是我们错了,旁边的临时停车场,也就500日元的费用,以后应该注意不再给邻居添“迷惑”(麻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0818-963005.html

上一篇:中日误会何所致
下一篇:君以何心断世界
收藏 IP: 221.11.20.*| 热度|

21 郑小康 姚伯元 朱晓刚 李东风 王荣林 刘洋 田云川 杨顺楷 冯兆东 李颖业 黄仁勇 曹须 陆绮 韦玉程 鲍海飞 吴明火 dulizhi95 xlianggg icgwang wynmng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