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txn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engtxnc

博文

诚信是必须自修的学分 精选

已有 7353 次阅读 2013-11-28 23:16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诚信, 研究生教育

    曹教授所说的保送研究生在研究生报名确认后,反悔保送转而找工作的现象,在很多高校招生过程中都是存在的。想必曹老师在乎的不是这个学生来不来读研本身,而是对她那种出尔反尔的做人做事态度!换成任何人,遭遇诚信问题,都会感到无聊和无趣!  

    前几年给学院做研究生招生的具体工作,遇到过类似情况。Y同学报考了一研究所,但面试的时候被差额了,一种被抛弃和挫败感包裹着原本满满的信心。看着他处于极度悲观中不能自拔,我劝其调剂回母校。理由是:还有两个指标;环境熟悉,工作可以早点入手,研究生相当于有3年半的时间,静下心来,好的成果也是迟早的事情。Y同学自然很高兴,在复试中过关斩将,稳稳的获取了研究生资格,差额掉了另外一位初试刚好够条件,复试表现一般,但是又非常想继续深造学习的X同学。

    X同学知道结果后,那失望的表情,印在我的内心深处!是啊,求知的欲望不能被满足,那是怎样的一个失落?记得我小时候,因为差4天不满7岁而上不了一年级,看着小伙伴们都在教室里面学习新的东西,我硬是在一年级教室门口待了整整一周,不愿回到学前班!现在仍觉得那老师心狠,你怎么能够将这样的一个孩子拒之门外呢!另外一个切身的例子,是2003年的夏天。研究生复试通过后,由于体检不过关,同学K和他的老父亲几乎要跪在研究生招生办求情通融!当得知不可能获取入学资格后,陪他出来时,看着他那毫无血色的表情和蹒跚的步伐,我恍然间回到小时候的那个悲催秋季!

    现在作为老师,真不忍心见到学生那落寞无助的眼神!由于名额的限制,我们必须按照规则行事,别无他法!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可到了9月入学季节,其他人都按时报到入学,唯独Y。电话关机,QQ不回!不知道情况,还真急人!调出原档案,给他家人打电话,才知已选择就业了!我给学院汇报了这个事情,领导们很无语。而作为办理招生具体事项的我,突然有一种被戏耍的感觉!

   国庆后收到他的一封邮件,信中列罗了一大推的理由。他已在一国家重点中学谋得一物理教师职位,开始教书上班!我回复:祝贺找到你想要的工作,期望成为一名诚信的人们教师!

   按理说,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老师应该高兴才是!但那一刻,我还真高兴不起来!X同学那失望的表情,总是反复出现在我的眼前。

   弱肉强食,自然生存法则似乎不允许给与任何的同情和怜悯!是不是能干的人,可以肆无忌惮的占领优势资源?这个社会还需不需要一种诚信来约束?

   如果不愿意从事研究,何苦当初要作此选择,并付之全力?如果研究生录取也像招收公务员那样,前面的放弃,可依次补录就好了。可现在政策没有放宽!由于Y同学不遵守诚信,X同学惨失机会,而我们的研究团队,也将损失一名研究生。当然,像曹老师描述的,在保研阶段,同学们的心理波动更大:怕机会流失,先占个坑;有好单位,果断放弃读研机会!可是,保研和找工作时间总是有两个月的差错,会白白浪费一个机会,其他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不过,左右摇摆已快成常态了。他们找工作也何尝不是如此?不管什么单位,都一拥而上。单位看上最优秀的,准备签约,然同学开始犹豫了:签,还是不签?现在先签,过段时间再看?留个保底的,有了好的再来?就这样一遍又一遍,从开始找工作折腾到毕业离校!

   我来找遍工作,让其他人无工作可找!猴子搬包谷的故事反复上演!找工作,挤掉别人的机会,这个不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但是,保研的机会,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而读研的机会,由于你的先前坚持,让别人至少浪费一年的时间!

   也怪不得有人抱怨,这个社会太缺乏诚信。人与人之间总是隔着一扇门,即便有老人倒地,宁愿围成一圈,打110报警,也不愿和不敢主动扶起!

   高校处于人才出品的末端,应引导孩子们诚信做人,进而良性竞争。

   诚实,守信,大伙的生活都可过得更轻松愉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2589-745554.html

上一篇:王同学:应该放弃的是心魔
下一篇:发现抄袭,该如何处置?
收藏 IP: 218.6.128.*| 热度|

21 曹俊兴 陈安 王志坚 张红光 褚昭明 汪晓军 闵应骅 周春雷 汤济鑫 张鹏举 罗帆 归明月 梁建华 徐耀 韦玉程 陆俊茜 张骥 HJY660 心静如水 chemphile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