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ylorwang

博文

自驾西藏行(下)——神山、圣湖与鬼湖 精选

已有 12325 次阅读 2015-9-6 08:4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西藏, 神山, 阿里, 圣湖, 鬼湖

   8月20日早上8点我们就退房,在一楼吃了昨天准备的面包。因为这里有近二个小时的时差,一般上午9点,小吃店才会开门。吃完就开车踏上新的征程。

   我们沿着219国道,一路向西,向阿里前进。219国道,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面是冈底斯山脉,发源于仲巴境内的马泉河,也几乎与国道平行,据说它也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之一。在这二座大山脉间,就是高原草甸,湿地,或半荒漠。路二侧的远方都有雪山,而南边的雪山,是喜马拉雅山脉,往往是连绵不断的。

                       路边的湿地及马泉河

   我们的车开出仲巴县,就离开日喀则地区,进入阿里地区。马攸桥检查站是进入阿里的检查站,停车接收检查,查身份证,边防通行证等。这时有好心人发现有油从我们车的车头部位渗出。周边的朋友也过来帮忙分析其可能原因,检查发动机的机油液位是正常的,后来分析,可能是齿轮箱油,车是不能开了,以免引起齿轮箱因缺少润滑而报废。

检查站的武警很热情地给我们提供帮助,我们表示感谢时,负责人回复他们也是纳税人供养的。这虽然是大实话,我们听起来还是很感动的。当然对于我们这辆车的问题,他们也没有办法。

                        来接我们的皮卡车

我们到了检查站旁边的一家小商店,店主热情待客,很健谈,给我们提供茶水,且小店里的WIFI也很好,不少路过检查站的司机及“驴友”,都进去坐一坐,喝喝茶,聊聊天,也买些食品或日用品。我们在这个小商店,一边解决车的问题,一边休息差不多5个小时,碰到了四批过路客,大家都热情友好。我们碰到了一对骑单车的夫妇,他们从今年5月开始,已从广州骑到这里,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准备到10月结束这次旅行,然后在新疆的喀什市坐火车回去。与他们俩交谈,他们不需要多少物质生活,也不需要存什么钱或住大房子,就喜欢这样的自由行。回到广州,再找新的工作,等工作几个月,赚到钱了,又可以出来远行。后来,我们坐在车上继续西行,在离小商店约20公里的路边,又看到他们两人,在路边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支起了帐蓬,真佩服他们的不怕吃苦的精神与自由自在的洒脱。

   在小商店,我们开始寻找车辆救助的方法。打电话114,回复是在阿里地区,居然没有汽车修理厂留有电话。用手提电脑从网上查询,也找到几个普兰县或狮泉河汽车修理厂的固定电话,不是没有人接,就是电话不通。最后查旅游攻略,终于找到二个汽车修理厂的手机号码,一个手机没有打通,一个修理厂手机的电话被打通了,机主讲他们修理厂没有拖车,叫我们打另一个有拖车的修理厂的手机。另一修理厂的手机通了,他讲拖车费一公里9元,要计算来回的路程。我们四人不可能跟在拖车上,且拖车目前还有其它任务,要等拖车回厂后,才能过来拖我们的车。我们地点距离拖车的工厂有四百公里,故我们要求他们叫一辆小车来接我们。他们就安排了一位敬师傅开一辆皮卡来接我们。我们在小商店,等了四个多小时,终于见到了敬师傅开来的皮卡车。我们将主要的行李放在皮卡车上,然后就先坐皮卡车继续向阿里进发。我们想,若在路上碰到来拖我们车的救援车,就将车的钥匙与行车证给救援车。

   这次车辆故障,给这次自驾游添加了小插曲。在这相对人迹稀少的西部,我们碰到的几乎都是乐于助人的好人。车出问题没关系,只要我们人没有问题,大家都健康是最重要的。应该讲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过了这个山口就是圣湖了

   敬师傅也很健谈,他是四川人,他讲,在这里几年,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夏天这里凉快,而四川热,更主要在阿里,可以赚二倍以上在四川赚的钱。他还给我们提供一些旅游建议,在路途中,碰到好的风景点,他就停下来给我们拍照。他也是汽车修理厂的,且对车也很熟悉,经他的同意,这里将他的手机电话号码写在这里13989087617,以后,若在西藏阿里地区,碰到车辆故障,可以打这个电话找敬师傅。

                         落日中的圣湖

                           落日中远方的神山

   我们的皮卡车,开到西藏的三大圣湖的玛旁雍错,车停下来,我们拍到了圣湖落日的美景,且也拍到了圣山。至此,西藏的三大圣湖,我们全部目睹了她们的芳容。

   为了看明天的圣湖与圣山的日出,我们就住在圣湖与圣山之间的霍尔乡的“南方宾馆”。这南方宾馆比仲巴县城的宾馆更差,没有卫生间,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WIFI,只有床。这条件和我住的三十多年前的招待所差不多。

   8月21日,早上七点起床,就在这个小宾馆中吃了早餐面条,这小酒店,住房条件不敢恭维,但这早餐面条,到是值得赞扬的,每人一个炸鸡蛋的面条,加了一些猪油。另外,再配上一些四川泡菜,味道还是不错的,五人100元,在这物价较高的高原,这价格也是可以接收的,再加上老板娘热情的笑脸,大家吃得挺愉快。

                   神山与圣湖

   7点半,准时出发,坐上皮卡车先去看神山。这神山,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峰,海拔高度6600多米。我们只在神山的外围拍了一些照片,没有买门票进去。听讲,进去可以爬上转山的地方。听讲,每年都有人将生命献给了神山。从神山那边拍完照片,我们折返回来,再去看圣湖——玛旁雍错。

                        神山、圣湖及水中的大雁

这圣湖,在靠近219国道的地方,已经建了一个简宜的房子,用铁丝网围了起来,然后,留一个门,搞一个可升降的木杆,要求收费,一人一百五十元。皮卡车的敬师傅讲,我们不在这里买票进去,从其它的县道,有接近圣湖的地方。这样,我们就从国道转到县道,走了约2公里左右,就又到了湖边,虽然仍有铁丝网,但很快就寻找到铁丝网有漏洞之处,我们的车就沿着其它车走的车轮痕迹,开到了湖边。

这圣湖,水质澄清,我用手试一试湖水,并尝了一下湖水的味道,真是味道不错的淡水湖。在湖中,还有成群大雁,我想走近一点拍照,还没等我靠近,它们就从湖面上起飞了。而在美国,那些大雁是不怕人的。

                      鬼湖

   与这圣湖隔一座山,还有一个当地人叫“鬼湖”的湖,为什么叫“鬼湖”呢?因为无论冬天天气有多冷,湖水都不完全结冰,据科学家考证,讲湖底有温泉。这“鬼湖”的湖面比圣湖要小一些,可能与光线有关,但湖水呈深蓝色。敬师傅告诉我们,这“鬼湖”的湖水是咸的,我走近这“鬼湖”,也尝了尝湖水的味道,并不咸,唯一的解释就是今天雨水多,盐被稀释了。“鬼湖”的边上,有一座雪山,在我们对面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几座雪山,听讲,那就是在尼泊尔境内的雪山了。

   我们常讲看山走死马,就是讲,山看上去近,真正走起来就远了,看湖也是这样,看上去就在眼前,有时真要走到湖边,要走半天。搞研究的人,总要探索“为什么是这样”,原因应该是:山与湖的尺寸都是巨大的,远处的山与湖,看上去不会显得小多少,故就认为它们比较近了。皮卡车敬师傅为了方便我们看“鬼湖”,将车开到了“鬼湖”的水边,在要从湖边开回县道时,麻烦来了,皮卡车会陷入湖边的沙地中。看上去坡度不大的沙地,皮卡车走着走着,就陷进去。我们与师傅一起看地型,决定在湖边路面比较硬的地方,加速,然后,我们在车后面推,将车越过黄沙带。在皮卡车冲进黄沙带时,车速已比较快,我们在车后面拼命地跑,想着有可能因沙而减速时帮得上忙。运气不错,车终于越过了黄沙区,我却因为在4600米的高原上,“用力过猛”,喘息了半天。

                       藏野驴

                    神山

   车越往西行,路上的车就越来越少,但看到野生动物的机会却越来越多。我们在去神山的路上,看到了藏野驴,在去鬼湖的路上,看到了贫瘠的草原上有六只左右的黄羊。在圣湖中,看到了浮在水面,及即将起飞的大雁,空中也看到排成“人”型的大雁飞过。在“鬼湖”边的草原上,有多种成群的小鸟,及海鸥。应该讲,海拨越高,生物生存越不易,在阿里的高原草地上,没有树木,大型的灌木都没有,都是低矮的小草,但我们却看到了那么多的野生动物。难道野生动物喜欢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是我们人类的贪婪逼迫它们,让它们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得以生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2399-918821.html

上一篇:自驾西藏行(中)
下一篇:自驾西藏阿里行(上)——扎达的土林与古格王国
收藏 IP: 58.254.4.*| 热度|

52 戴德昌 陈楷翰 张士宏 史仍飞 李健 逄焕东 李学宽 杨金波 张国梁 余皓 陈南晖 黄永义 韦玉程 熊李虎 陈智文 杨正瓴 陈彬 赵凤光 李土荣 许培扬 刘光银 简磊 刘智颖 武夷山 徐远超 金耀初 吕宝亮 张忆文 白龙亮 林中祥 陆俊茜 黄仁勇 张晓良 杨建军 肖小敏 吴国林 聂广 王桂颖 乔中东 张丽娜 赵美娣 dulizhi95 Zjinney wgq3867 biofans jiareng yunmu bridgeneer mbnl xibujd luxiaobing12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