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研究一般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理论研究的目标就是发现某个科学原理,认识和了解人们未知的领域。它的成果表达形式就是发表科学论文,最大奖赏是得到NB奖,正常的经费来源在我国主要是政府的枞向科研项目经费。
相对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是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的研究工作,有应用的欲望,但离应用远一点,叫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直接相关,就是直接工程化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中,一部分是政府的枞向经费,也有企业的横向经费,还可以将研究成果推向市场,直接从市场获取收益。当然,有时理论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也没有非常严格的划分,且能相互转化。理论研究发现了可以应用的苗头,就变成应用基础研究了;而应用基础研究,因市场,成本等因素不可能实际应用,也就转变为事实上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相对比较独立,工作性质也比较单纯。研究人员完全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冬秋”地开始研究工作,若有创新性发现,发表科技论文,观点被公认后,确定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发现的相对论。现在的理论研究要比以前研究复杂多了,有些研究的手段要用昂贵的高科技设备,故研究工作也需要申请大量的科研经费,但相对于应用研究,理论研究工作仍是比较单纯的。
应用研究是为实际应用服务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虽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有应用基础研究这一大类,但更多的应用研究课题来自于社会实践,且相对于理论研究,它需要更多的人从事这种应用的研究工作。
国际上的大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开展的研究差不多都是应用研究,往往都有雄厚的研究经费与较强的研发能力,研究经费占公司年销售额的3-5%。如宝洁公司(P&G),年销售总额约500亿USD,其研发经费也高达数十亿美元,在宝洁公司的总部,超过1000名博士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工作,要求做到一代产品在销售,下一代产品已准备好,目前正在研究再下一代产品。我去过美国芝加哥的雅培研发总部,也是数千人的研发基地,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拥有博士学位,这样的研发中心,一年的研究开发费用超过10亿美元,每年也只有不超过5个新药能通过三期临床研究,真正能上市的新药,就更少了。听讲有时1年只有1个新药,故开发一个新药的研究费用,平均高达5亿美金。雅培研发总部从中国去的研发人员,还是比较多的,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有些研究组的主任就是中国人,你甚至可以在走廊上用中文喧哗。而我去到一个给芝加哥市政府服务的小公司,公司中差不多全部都是美国人,我那亲戚是那公司的电脑系统维护人员,他告诉我,到他办公室最好用英语交谈,以免老美有反感。
公司的应用研究,是为公司的产品服务的,故一般不存在研究出好的成果,如何推向市场的问题,且在研究工作开展之前,已做了充分地市场调研工作。宝洁公司自称是市场主导的公司,在我广州宝洁工作时,公司中所分的部门,有一半是与市场有关的,如产品发展部,市场研究部,销售部等。
国内的不少公司,研究力量相对比较薄弱,难以开发出“原创性”的新产品,这也是“山寨”产品比较多的原因。另外,大部分的工厂也不可能,及不愿意拿出3-5%的销售额来从事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这样,我国的应用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就依赖于一些政府的枞向经费了。这些所谓的应用研究,离市场实际应用的距离就比较远,有些好的研究成果,只能变成论文,而不能形成商品服务社会。
有些研究人员,总觉得自己的水平高,清高到看不起市场的营销与推广人员,事实上作为市场经济,市场推广的重要性有时比研究成果的水平还要重要。一个好的营销策划,比一个发明创造生产的效益还要高。在市场推广方面,有时更需要投入人力与物力,由于在公司呆过,市场方面的推广力度也不算小,故我的一些应用研究成果还可以得到一些实际应用,虽然离我的目标还差得比较远。但我相信,在高校或一些研究所,有不少很好的研究成果,因没办法推广应用而束之高阁!现在是过度竞争的市场经济,千万不要再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传统的观点了。
如何解决我国现有体制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是强化企业创新意识,提高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国内的一些一流公司,这方面已做得不错。二就是“产学研合作”。当然,国外也有产学研合作的例子,如在国外的一些大学,你能看到一些大公司与高校合作建设的实验室。我国也有不少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已开花结果。但也有不少“产学研”的项目,只留于形式,行骗取科研经费的沟当。“产学研”合作要进一步深化,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基地,进行长期合作,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三是鼓励大学的教师、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开自己的公司。这样成果转化的效率大大提高,有利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