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规则”概念的提出,据查最初出自2001年出版的吴思所著《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这本书中。吴思先生应是研究历史的,自述称从1974年开始就憋着东西说不出来,就是知道有个东西,但表达不好,然后到了1984年有一个苯拙的表达,没有被接受的表达;到了1997年一个弱势的表达,一直到2001年才表达出“潜规则”这个词,并被大家所接收。现在“潜规则”这个词已被发扬光大,女演员突然走红了,就会被怀疑被“潜”了;招标投标,要想中标,有人就会问你“潜”了没有,似乎是没有“潜”,你是不可能中标的。
吴先生认为:中国历史,中国社会这么大,而“潜规则”相关的核心结构,现在,十年前,一百年前,一千年前,完全可以拿过来,互相对换,没什么变化;这时候的研究你再强调历史和现实的差别都显得多余。今天的事可以发生在一千年前,二千年前的事也可以发生在今天。我想吴先生是从官场的规律性看历史与现实的问题,且谈的是相关的核心结构,讲穿了就是“钱、权、色的交易”。但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完全重复以前的问题也是不可能的。如一千年前,几乎没有环境问题,因为人口比现在少多了,且传统的农耕文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使用也比现在少许多,环保的“潜规则”当然是不可能在那时出现的。
类似于环保的“潜规则”,当我们将“潜规则”的概念和内含扩大后,各行各业的“潜规则”都可以浮出水面,当然也有些“潜规则”被曝光后,引起极大公愤而被彻底取缔的。有些行业的“潜规则”有人“潜”,也有人不“潜”。
交通运输的“潜规则”:若不超载,就很难赚钱,故运送砂石的车,差不多全部超载。
建筑桥梁“潜规则”:桥前挂个限重50吨的牌,一般100吨的车通过可能都没问题,但若某一天,这个桥被80吨的车压跨了,80吨的车超载了,桥断了不是建桥者的责任,且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超载车赔偿。
校车的“潜规则”:国家制定了非常严格的中小学用车的标准,但高标准带来的副作用就是高价格,而农村地区普通的中小学又没有这个财力,怎么办?就是农民仍偷偷地用自家的面包车等,将孩子送到学校,而这样做,国家严格的用车标准也就形同虚设。但有一点,若这个面包车出事了,驾驶员当然有责任,但国家与学校似乎就没有责任了。
被取缔的“潜规则”
牛奶行业“潜规则”:国家收获农民牛奶提出一个比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指标,而一般奶农的牛奶又不容易达到这个蛋白质含量标准,就添加一些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物品,开始植物蛋白,后来,有人从美国引进了“高科技产品”蛋白精,并挂在某一家科学院办公室的名义向全国推广,从而引发了仍有余痛的“双氰胺事件”。
有人潜,也有人不潜的“潜规则”
医疗行业“潜规则”:不少医院是靠以药养医的,医生开出的药越多,医院赚的钱就越多,而医生从开出的药品中,获取的回扣就越多,故看病时就容易出现小病大处方的怪事。有些医生为赚钱,眼红到即使是在同事朋友身上,也要狠狠赚一把。但我也知道,有好医生是一分钱回扣都不拿,一分钱红包都不收的!
教育行业“潜规则”:为了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好一点,多照顾一点,给老师送钱,送礼。我承认我也给孩子的老师送过礼。我现在也成了老师,学生给我送的礼品,小礼品一般我也收下,大点的礼品不收,也有可能回礼。但学生家长若送钱,我可一分钱都没有收过,有一次,一位学生的家长,将红包放在我的车上,我发现后,原封不动地退还给了我的学生。对于我来讲,送礼与不送礼对我的影响不大,老师永远都是喜欢优秀的学生。
各位看官,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潜规则”?都将这些潜规则列出来,加在本文的评论后面,谢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