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ylorwang

博文

不能也决不允许实验数据做假 精选

已有 10623 次阅读 2021-9-10 10:3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的一学年开始了,在新生报到的第一周,课题组召开全组会议。除每位新生对大家做一个简要的自我介绍外,在暑假期间做实验的研究生,也给大家做一个工作汇报。

今年是我研究生招生史上所招新生最多的一年,一共招了8位新生,其中三位博士,四位硕士,还有一位留学生。三位博士,一位在职博士,平时仍在原单位工作,一位学术博士,由于我有相应的工程项目和工程业绩,增加了一位工程博士。正常一位教授可以招三个硕士研究生,去年奖励了一个名额给我,这样,我就可以招收四名。留学生不占名额,又招了一位留学生。本来我也不想招这么多,但读着学生发来的渴求升造的信件,看到那热切的眼睛,我又不忍心拒绝。况且在导师中,我也属于大龄老师了。老牛自知黄昏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能招就多招吧。

研究生们都讲完后,最后轮到我发言。

首先对新生表示欢迎,现在大家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不仅要完成研究生的课程,更重要是要做实验,并完成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我再次强调:实验必须实事求事,实验数据决不允许造假!若造假,造出漂亮的数据,即使蒙混过关,获得论文的发表,但有可能成为终身的污点。讲重一点,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已升到高位,一旦发现学位论文严重造假,有可能取消学位论文,就从高位上摔下来。讲轻一点,则失去朋友与同事的信任,这人写的东西不可靠!  

去年我审核了国内一著名大学的一份博士学位论文,在博士论文期间,该博士生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论文中用稀土元素改性吸附剂,吸附容量很高,但文章又讨论了这种吸附剂的重复回用的可能性,论文讲:用低浓度的某化合物,就可以将这种吸附剂再生出来,再生的吸附容量高达95%,重复实验5次,吸附容量都能保持在95%以上。论文中并画出漂亮的图。当时我没有深思,觉得这数据真漂亮,就通过了。

我有一位博士,也准备搞类似的吸附研究,想重复一下这篇博士论文研究成果,实验结果的差距非常大。原始吸附容量比对方论文低得多,有可能对方为了保密,一些吸附剂合成密绝没有公开,但吸附剂的重复再生率,也远远达不到95%。当我重新审视这篇论文的这个段落时,我的结论是:要么描述不清楚,这吸附容量应按工作容量计,而不是理论上的最大吸附容量,要么论文数据做假。若审稿时有目前这个认识,我肯定会质疑论文的这部分内容。

我们在实验室也做了其它吸附与再生研究,采用的吸附剂与吸附对象不同,我们研究沸石吸附氨氮的研究,吸附的氨氮,通过生化转化法,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从而让沸石再生。理论上,这种再生方法,是可以完全可以将吸附的氨氮再生。但实验结果表明,刚开始再生的速度比较快,再生率越高,再生速度就不断下降,要完全再生,这再生时间就是无穷大,工程上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就确定了一个吸附再生的工作容量,而这个工作容量,根据效率成本最佳化原则,只有最大吸附容量的20-30%,而对这个工作吸附容量而言,工程上要求再生率达到90-110%是合理的。若用理论上的最大吸附容量,不同于活性炭吸附有机物高温氧化再生原理,只是用化学药剂置换物理吸附的方法,理论上应难以达到80%以上的再生率。

我们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写论文,更为了将来的研究结果能实际应用。若实验的结果有水份的,应用的设计,就达不到合同规定的工程要求,结果将是严重的。给新来的研究生第一次开会,我就反复强调诚实的重要,我们的实验室,决不允许造假。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2399-1303617.html

上一篇:比拿“国基”更大的诱惑
下一篇:这做法与请网络水军的差距只是50步吗?
收藏 IP: 222.201.137.*| 热度|

22 檀成龙 梁洪泽 杨道宾 周忠浩 李朝阳 徐耀 王飞 武夷山 唐小卿 肖小敏 杨正瓴 彭美勋 叶春浓 黄永义 黄仁勇 郑永军 农绍庄 晏成和 吴斌 张晓斌 宁利中 刘东坡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