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心血管支架的费用,一个从一万元以上,降到1千元以下,降价幅度超过90%。不少人想不到这医药器材价格的水份那么高。大家赞扬国家反腐倡廉举措的同时,想咒骂这些心血管支架生产商心太黑,原来的利润太高了;也有想咒骂那些不顾病人死活疯狂吸血的“医药代表”;还有人咒骂只顾拿回扣的医生。但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这心血管支架原来的价格那么高,又为什么现在的价格又能降到这么低呢?
毫无疑问当年这个心血管支架是从国外进口的,国外的产品包括研发成本,劳动力成本高等,本身定价就相当高,再加上各级中间环节及进口关税等,最初这种治疗心血管问题的救命支架肯定是天价,一个支架报价可能高达2~3万元。看了那心血管支架的结构,开发这支架的技术壁垒也不算特别高,这超高的售价,肯定能激发起国内厂家极大的引进与开发兴趣。由于医药器材的门槛不低,能参与这项心血管支架开发的商家也不可能特别多,一旦开发成功,其实际直接生产成本就能很快核算出来。这成本,可能只是市场进口产品售价百分之十以内。由于开发一个新产品,前期有研发成本要分摊,再加上新产品,市场紧缺产品定价偏高,一般厂家的报价策略往往是比进口的产品报价略低,正常以进口产品的60-80%定价。在这个价格条件下,其利润率是极高的。由于医疗器械生产的政策及技术门槛都较高,国内的生产厂家也不象没有门槛的产品会无序增多,这样,这些生产厂家容易形成一个利益联盟,维持这心血管支架到最终用户病人手上的价格,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
十多年过去了,产品开发时的成本分摊早就分摊完了,产品的利润又极高,在维持售价不变的条件下,各企业间的销售竞争就开始了,“医药代表”应运而生。为了将这些支架销售出去,丰厚的利润,让这些“医药代表”挺而走险,给医生的回扣,给医院关键领导或卫生管理部门相关领导的各种好处等等,各种不正之风括向各家医院,不少医院的医生被这糖衣炮弹打中而叮当入狱,媒体上已报导了多起这样的事件,我认识的一名主任医师,也因为这个原因而被教育了一段时间。
采用集中招标采购这种模式,通过已破获的一些心血管医师拿巨额回扣为突破口,首先要打破这些生产商组成的利益联盟。一旦瓦解了这种利益联盟,“医药代表”的使命也就走向终点,心血管支架的超高暴利就回复到正常医疗器械的生产利润,一个支架产品的价格从1万多元跳水降到1千元以下也就成为可能。
国内公司开发出产品的定价,往往从生产成本出发,再结合市场的需求状况,一般新产品以生产成本1倍到2倍作为售价。进口产品的售价,可能与国外劳动力成本比较高,再加上研发成本,国外中间商,进口商,国内中间商等众多的中间环节成本的累积,产品在国内的售价往往偏高,若产品能被国产化代替,有时进口产品在国内的售价可能是国产化生产成本的10倍,甚至超过10倍。
上个世纪未,美国的二合一香波开始在广州宝洁公司生产而打开了国内市场,原来一盒售价1~2元的上海海鸥牌洗头膏很快被近40元一支的广州宝洁公司2合1洗发水所代替。美国宝洁公司洗发水的成功,刺激了广东民营化妆品行业的生产与发展,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广州周边地区涌现出来。2合1洗发水,就是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洗涤剂为主的配方中,加入水溶性阳离子聚合物。那时有个美国公司,在国内推出一种阳离子三元共聚物作为其阳离子调理剂,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售价高达1公斤80多元。我们分析了其产品结构,结合我们高分子合成的相关知识,开发了一种阳离子四元共聚物,并用它做阳离子调理剂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开发的产品性能与进口的三元共聚物产品类似,立即申请了国内发明专利,并获得专利授权。我们开发的产品,其生产成本每公斤只有6元多,开始,参照进口产品的售价,我们将产品定价为进口产品的50%,即每公斤40元,这价格在当时我认为已是天价了。后来有一个贸易商,大量采购我们的产品,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我,市面上出现了德国产的阳离子调理剂,售价比美国的产品低一些,质量也不错。我拿到了所谓德国的样品,闻一闻产品的味道,一股熟悉的醇和有点甜的味道,我知道,我们开发的产品,经中间商改头换面,已变成了所谓德国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了。
定期用编织袋去工厂提取我们应得的技术提成,这样的好日子也就维持了不到一年,国内的水溶性聚合物生产商大量涌现,且当时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门槛极低,恶性竞争立即开始,国产阳离子聚合物的价格每公斤从40元降到30元,再降到20元,最后甚至降到10元以下。
后来似乎发现,利润率高的产品,都是因为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定成“天价”,国产化以后,以这“天价”为定价依据而销售的产品。特别是开发得比较快,开始国产化厂家比较少的时候,利润率就能极高。若产品有比较高的政策或技术门槛,能生产的厂家较少而形成垄断,或不多的生产厂家形成价格联盟,则这种“天价”就能维持较长的时间,如这次大降价的心血管支架;否则,很快国内的生产商会一窝蜂地将产品生产出来,“天价”就会跳水从天上掉下来。
现在有些人,特别是搞产品生产的人常讲,2000年前后最容易赚钱。因为那时我们引进许多国外产品,而国内的产品开发能力也跟上去了,类似用进口产品的价格来给国内开发产品定价的机会相对较多,也就存在赚钱相对容易的时期。随着国内研发能力的增强,相对而言,直接引进国内进口新产品的种类与数量下降了,不少产品几乎是国内国外同步研发,甚至已有国内的产品开发已快于国外的产品,且国内环保的要求,安全的要求等日益提高,国内产品开发的门槛也在不断增高,小投入赚大钱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
中国的企业是进口产品天价的粉碎机,原来在国外只能是所谓贵族才能使用的昂贵产品,一旦中国的企业能生产了,这些昂贵产品售价就开始跳水,直到人人都能购买和使用。只有中国的企业能大规模生产了,才有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可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