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论是电子的或者纸质的期刊,都是需要读者的。
读者分群,如果你在一个分群的读者中赢得声誉,你必定是好的写作者,自有被读者群认可的道理。在好的写作者的基础上,你才能谈的作品的水平高低。比如,在科学网上,我就是个好的写作者,就算是不被加精,我也有我的读者群。只有有了这些读者群,我才能作为一个写作者而存在下去。然后,我才能谈论我能不能得诺伯尔文学奖。
同样,一个杂志,被人阅读,在目标读者群中赢得声誉,就是好的杂志,自有被读者认可的道理。在作为好杂志的基础上,才能谈论杂志水平的高低。比如,科学网博客,就算是好的电子杂志,就算没成为SCI收录对象,用的语言大部分情况还是中文,这杂志依然有自己的读者群。只有有了这些读者群,科学网博客才能作为杂志存在下去。然后,我们才能谈论科学网是否有一天成为中国的Nature或者Science的可能。
现在倒好,办个杂志不为读者考虑,一会儿考虑用英语作为发行语言的问题,一会考虑收录问题,一会儿考虑收版面费的问题,一会儿考虑能不能OA一下更多挣点钱的问题。发个文章,照顾了自己圈子几个朋友的人情,收了点要毕业学生或者要评职称的所谓科技工作者的版面费,而内容除了唧唧歪歪,对读者几乎毫无用处。某个国内著名杂志自从我给他们审过一次稿,每期都给我寄一本,而我拆开看过一次,就再没有开过封。为什么?我打开杂志一看,除了大幅的广告-这些产品如果我需要,完全可以在网上查得到-就是些自以为很原创的未经足够实证的实验文章或者五迷三道的理论文章。比如,某位作者要用BP神经网络来做某个方程的解,我看了一下,作者显然不明白用BP网络解方程首先不是什么新玩意,远远谈不上原创,另外其解的可靠性,需要大量的重设神经网络的结构的工作以及大量的训练过程来保证。这种文章读一遍我就会后悔一遍。远不如上科学网上看点有见解的东西,或者再不济看看网络吵架也成。
首先有读者,其次才有作者和杂志。这么浅显的道理,几乎是不言自明的。
虽然上面的人在知识分子们看来IQ不够高,但是现在“上面”也都闹明白了,明确指出学术评价不唯文章论,更谈不上唯SCI论了。
但是,还是有一堆“文章”家和杂志拼了命的往SCI里冲,并且讲出了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
其中最奇怪的,莫过于语言问题了 ,大有非英语不能成文的趋势。(您真的如此热爱英文?为什么何毓琦老先生和虞左俊女士的英文文章受众这么少?他(她)们的文章真正可用得优美形容。)
我本来想使劲地批驳一下这奇怪的思路,但想到“利益使然”四字,顿时少了热情,也觉得“批评”这件事本身也显得极没有品味。
所以,我决定,来给大家讲讲语言的笑话。
笑话1 .excellent
大约九十年代后期,有一次在广交会帮一个法国朋友当翻译,正好展台来了三位上海某国企的领导。每每我翻译完,其中一位高富帅一定要对着我的法国朋友来一句”excellent“。我们俩根本分不清他是说产品好,还是说我翻译得好,还是我的朋友长得帅。突然这位高富帅问我厕所在哪里,我赶快指了指厕所的方向。他在上厕所以前,转过头礼貌地对我的朋友来了句:”WC excellent!“
笑话2.留言
我是个极富语言天分的科学家伙。到广州半年,我就可以顺利地听和说白话了。虽然,我的口音还是经常让人嘲笑 ,但是听力那是极棒了。不到一年,我买了个BP机。所以经常call人家,无非希望人家也经常Call我。每次Call人家的时候,我都听到话筒里传来女生柔柔的提示音:”有娄吔请讲话。“在广州话里,”娄吔“是烂东西的意思。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我有烂东西才能讲话。后来实在憋不住,我只好问一个朋友。那朋友大笑:”那是‘留言’,不是‘娄吔’!“
笑话3.苹果
97年后,香港回归。从香港来的朋友非得经常对着我讲普通话,算是将我当做了训练对象。我实在忍受不了,有一次大家饭后吃苹果,我就讲:”我们广州市长普通话不好,他本来要讲:‘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合在一起,就有了两个苹果。’结果讲成:‘我有一个屁股,你有一个屁股,我们合在一起,就有了两个屁股。’“那位朋友瞪了我半天,将水果盘推到我面前:”吃。。。皮。。音。。股。“
所以,我对那些千奇百怪的理由的评价就是”WC excellent。“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