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与导师,大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最近有关这方面的博文热络原因反映老师们的担忧和焦虑。
老师尽老师责,学生履学生任,本来正常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体制和行政治校的过度干预下派生出本不该出现的一系列矛盾来。
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大学成了老师靠论文谋生,学生靠学分求生的场所。谁之过?显然主导权不在师生。
高等教育平民化,80%的升学率怎能保证个个精英?为缓解就业压力的硕士生扩招带来生源素质的降低,又怎能要求导师们培养的个个成才?博士生面临论文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导师为晋职而去争项目,发论文的压力几乎崩溃,老师不教学生不学,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心理问题泛滥,师生矛盾日益突出。总之,谁都活得不容易。
对老师,一系列的考核评估,像紧箍咒一样“催人奋进”。对学生,失去学习动力,面对未来的茫然。行政化带来的弊端就是师生都不是学校的主人,都得听命于学校的摆布。指挥棒把师生的行为严格控制在一个圈子内。师生都不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静下心来做自己该做的事。兴趣全无,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创新从何谈起?
学校把提升学校地位当做头等大事,热衷于四处挖人,搞钱,添业绩。教学嘴上喊得响,并无实质措施。各项“制度”流于形式(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各类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似乎异常“规范”“到位”(面试录像,迟到监管,课堂点名,考试纪律,试卷分析,网上评师,开学第一天校长听课),“谁说我不重视教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考核。真正提高教学水平的举措因不能短时间看到成效而无人考虑。教研室也早已消失。
如果像国外名校那样办学,严格的淘汰制度,正常的学术氛围,一定会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才。
少一些务虚,多一些务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规律。摒弃急功近利,扎扎实实做事。象牙塔不是大市场。任何拔苗助长的短平快行为不可能带来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给老师以充分的教学科研空间,还师生一个正常的工作学习环境是改善大学的唯一出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