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章列作者本是正常的事情。然而这几年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的文章越来越多。
如果是一个团队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大文章)发表,涉及的人员较多也可以理解。但是一篇几页看似1,2个人工作量就能完成的论文却列出7,8个甚至2位数的作者,着实令人不可思议。为什么会这样?
关键不是文章的内容和质量,而是作者排位分蛋糕。
在考核压力下,科研人的评价成了大问题,涉及职称,学位等个人利益。在学校强调第一单位,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要求下,于是乎“共同”“并列”“同等贡献”纷纷出笼了。这纯属文字游戏,无非就是让更多人分享同一块蛋糕而已。更多人把一篇文章(整体)分解为肢体,然后拿着肢体说“这是整体”来唬人。人人有份,各取所需,自然皆大欢喜。
殊不知这正是学术腐败的开始。主要危害在于:
一些人不择手段,挖空心思挂名。在一流高校不算数,但在一些地方学校因缺少文章也算数,成为晋职敲门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若在国际顶刊发表,学校领导也有政绩,面上有光。
一些人沽名钓誉。在国外高水平刊物挂个“共同,并列,同等贡献”的名头,回国应聘时当做讨价还价的筹码。而这种人一旦入职,立刻原形毕露,成了南郭先生。
一些人利益交换。帮老师晋职,帮学生获得学位。“分赃不均”造成学科内卷恶斗,矛盾频发。
一些与国外“合作者”挂名的文章难辨真假。有些人回国数年,仍与国外保持合作。这种合作是真是假,很难分辨。
建议:
如果不是团队大项目分工协作,应尽量避免共同作者。
小经费,小文章不宜共同作者。
研究生都有自己的题目,没必要共同作者搭便车,鼓励自己独立完成论文。博士带硕士发文章应禁止或限定作者人数。否则是博士水平不够还是硕士能力不足?
学校对文章“共同作者”要慎重,要严格审查,尤其是对文章的贡献度。奖励时按人数平摊(不分顺序)。让少作者比多作者文章奖励多。申报基金时,如实说明共同作者的贡献(所有作者认同)。评职时,共同作者按人数打折,让真正的贡献者知道搭车者对自己造成的后果。
总之,不让“共同”获利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
大潮退尽,谁在裸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