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生活不会让你“整碗捧去”【发表素材】

已有 9744 次阅读 2010-1-17 19:53 |个人分类:我的散文|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生活就是no pain, no gain。得到了鱼,就得不到熊掌;得到了熊掌,就得不到鱼。没有绝对的输和赢,一切都扯平了。

 

比如说出国和不出国,各有利弊。即便在美国求学、恋爱,一毕业要么找到工作但两地分居,要么在一起却一方没有工作。一毕业同时在一起又有工作的比较少。即便是这样,人们也可以说一方“牺牲”了自己,比如放弃了专业而做一些大众化的工作(如收银、会计、前台服务)或者本来可以在别的更好的城市找到更好的工作。生活就是这样,no pain, no gain。

 

比如说到大学里去找工作,到二线城市好大学可以找到正教授职位,而到沿海一线城市好大学只能得副教授职位。同样是一线城市,在差一点的大学可以评上特聘教授,而到特别好的大学只能评上副教授。由此可见,一切都扯平了,不可能好处全被你“整碗捧去”的。([注]“整碗捧去”是在国外华语电视新闻里听到的台湾话,意思是说好处全部都独占了,别人一口都吃不到了。)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tough choices。比如高考填志愿,如果填得低了,固然稳保命中,但是进了差大学前途堪忧;而填得高了,不但好大学进不了,其它本来应该能进的好大学也不招收自己了,因为招满了。再比如投稿,填得低了,稳中,但是杂志的引用因子低;而如果填地高了,大多被退稿,但偶尔也能卖出个超过文章自身价值的价格。嫁人也充满这种辩证思想:嫁给有钱人固然风光,但是万一他的钱是贪污来的,以后锒铛入狱呢?曾经的风光,不都还回去了吗?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上海还是去外地,也体现了这种现象:上海城市发达,就业机会多,但房价及其昂贵。

 

生活的这些现象中,充满了哲学道理。

 

第一是所谓“物质守恒原理”。在国外时,有个扫地的老头对我说结婚给他带来很多快乐,但是后来要照顾老伴,孩子长大后不断伸手要钱,上学要钱,汽车撞坏了要钱,好事情和坏的事情相互抵消了。

 

第二是勒沙特列原理,或者说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沿海一线城市给副教授,西部二线城市也给副教授,那么没有人会去西部二线城市了。而沿海一线城市有太多的人要进来,人才供过于求,于是就只能提高标准来维护平衡了。

 

第三就是博弈论思想。既然好处不可能让你“一碗水端去”,如何趋利避害?如何运作,才能确保自己考上最理想的大学?如何运作,才能把文章发表在尽可能好的杂志,而不被退稿?如何运作,才能把自己的旧车卖出最高的价钱?应该怎么出价?当一个潜在买主接受出价时,应该等一等还是当场卖出?

 

第四就是价值观。在作选择时,要分析自己眼里看中的东西。自己看中的东西,不一定是别人看中的东西。比如说:在申请教职时,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程度、大学的名气、给出职称的高低、启动经费的多少、自身的条件都是值得权衡的要件。有的人更看重职称的高低,有的人更看重大学的名气。 

 

美国化学会编写的Interview Skills for Chemical Professionals说:价值观在择业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重要东西。有的人强调上升空间,有的人强调工作自主性,有的人强调工作轻松、能照顾到家庭和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人强调工作的挑战性,有的人强调工作的安全感(即“铁饭碗”)。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特点,不同的择业者当然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咯。

 

后记:本文部分内容成为《找工作的哲理和心态》写作素材,发表在《科技导报》2011年第20期。PDF下载:2011-20-86.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288125.html

上一篇: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过程
下一篇:申请出国的“迷思”【修改后发表】
收藏 IP: 114.91.30.*| 热度|

21 武夷山 王桂颖 郭向云 罗帆 蒋敏强 刘立 张丽娜 熊李虎 吕喆 盖鑫磊 柳东阳 张天翼 林锋 李学毅 左正伟 ddengjian zhangcw littlejoy chtang forget2006 wohao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