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这篇文章凭啥不能发JPCC? 精选

已有 47231 次阅读 2009-7-19 06:08 |个人分类:论文故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来讲讲最近一篇第二作者Langmuir文章投稿的经验和教训。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la9017486

Layer-by-Layer Grafting of Titanium Phosphate onto Mesoporous Silica SBA-15 Surfac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这篇文章是第一作者撰写,主要功劳归于第一作者和通讯联系人。我在做了实验的前提下精心修改很多回。投稿之前,第一作者和我都选中了JPCC(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所有作者也同意的。

本来,我想这篇文章投JPCC非常妥当。它分为合成、表征和应用三个部分,而JPCC就是喜欢发表这种“万金油”型的文章。文章的内容也是新的。

在文章投出去后,我给所有作者发了一封信,夸下海口说我作为一个审了100多篇文章的审稿人,坚信这篇文章能够发表!

可是,丢脸的事情发生了:过了三天,被一个编辑打回来了,说这篇文章偏重材料,不符合JPCC范围。

不符合?JPCC上面也有很多材料文章,为什么别人的文章吻合,而我们的文章不吻合?我和周围的人都认为很符合JPCC的范围。

且慢情绪激动。既然编辑这么说,总得从编辑角度思考。

经过仔细分析,我认为可以说这篇文章处于“擦边球”状态:要是换了一个编辑,也许就送审了。

那么,为什么别人的材料文章吻合呢?那是因为JPCC有个纳米材料栏目,里面偏爱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管、纳米花,别人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纳米材料形貌学控制的影响,往往有吸引眼球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照片,测了材料的电学、磁学、荧光和催化性能。

注意这里的材料的范围是:纳米颗粒、 纳米线、纳米管、纳米花等
研究风格是: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纳米材料形貌学控制的影响
文章特征是:往往有吸引眼球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照片
性能方面的研究为:测了材料的电学、磁学、荧光和催化性能

而我们文章的内容是在介孔材料内壁铺展磷酸盐。该“层”磷酸盐也可以勉强算“纳米材料”,但是我从一个JPCC编辑写的Feature Article里面看到,他们喜欢的是纳米颗粒、 纳米线、纳米管、纳米花等。

此外,要让编辑打不倒自己,自己就应该回答一个问题:

这篇文章究竟有什么物理化学内涵?

如果没有公式,没有理论,那只能看编辑和审稿人喜好了。

被退稿后,一时没有了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老板忐忑不安地说:“JPC不接受,Langmuir也不会接受。”

但是我还是建议投Langmir,并且建议老板在给编辑信中毫不隐瞒退稿事实,反而“迎面直击”说因为不适合JPCC而被对方编辑直接退稿了,我们认为更适合Langmuir。

文章投出去后,我就根本不去想这件事情了,因为我感觉一定能中。以往有这种预感的时候,总是中的。

结果三个星期就回复,审稿人一致给出高度评价,认为非常适合Langmuir,审稿意见都是小修改。

在文章接收后,杂志引用因子出来了。结果是Langmuir的引用因子反而比JPCC高。

我的经验和教训是:投稿之前一定要看准。万一打歪了或者被编辑误解,被退稿了,也不能失魂落魄。如果是真金,就要敢于坚持自己,该投什么样的杂志就投什么样的杂志。

无独有偶,最近有篇博士期间的第二作者文章被以前的博导投到美国化学会志,结果三个审稿人没有提出任何学术方面的意见,只是说太专业了,建议在专业的物理化学类杂志发表。博导马上把文章、审稿意见和解释转发给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结果五天后直接接收了!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244341.html

上一篇:怎样提高英语科技写作能力
下一篇:科研道德的“灰色地带”【发表素材】
收藏 IP: 222.70.0.*| 热度|

17 杨小军 武夷山 赵星 郭胜锋 王桂颖 艾云灿 郭向云 梁建华 戴小华 李学毅 王立 张旭 汪雷 zhenmafudan littlejoy jiaoanying elhg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