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导师和研究生的“必答题” 精选

已有 8507 次阅读 2024-5-5 09:50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微信图片_20240317152336.jpg

(一)研究生导师的必答题

导师的功能是什么?保学生毕业?“刷”自己的工作量?

在现实情况下,不少见这样的导师:辛辛苦苦催着学生做科研,甚至求着学生做科研。当学生发不出毕业所需的论文,导师把课题组别人的成果“给”这位学生,“帮”学生写论文,甚至发动课题组学生“帮”学生写学位论文。与之相反,也有的导师把学生招进来之后,就大谈理想和情怀,让学生像他当年那样勤奋刻苦,却不布置具体的科研课题。

介于这两个极端(保毕业或者“刷”工作量)之间的,是更加常见的情况。但导师也面临着困惑:导师带研究生的目的究竟是培养人,还是有利可图(为自己的课题组做科研、发论文)?如果导师带研究生的目的是培养人,那么学生参加培养计划之外的自选实习也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导师能允许学生外出实习吗?而如果带研究生的目的是“有利可图”,那说出去是不是不好听?

对学生,应该要求严,还是松呢?很多时候,招进来的学生基础不好,或者不服管,只能要求松一点,让他再普通的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毕业。但问题是:学位送盲审通不过,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对学生要求严的话,学生毕不了业,压力很大。

(二)研究生教育:一道难以配平的方程式?

很多学校对于研究生教育,都有“铿锵有力”的规划蓝图。知晓这类规划蓝图的导师,要么无动于衷、我行我素(觉得学校的规划蓝图和自己没多大关系),要么忧心忡忡、觉得压力很大——这样的学生队伍和做事的方式、态度,是和蓝图的实现不一致的。换言之,如果导师比较认真、较真的话,就会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学校提出宏伟的发展规划,但学生想的是考证、就业,这两者的矛盾如何解?如何协调一致?

无论是对标世界前沿、对接国家战略还是对准社会需求,都离不开研究生的科研努力和好的学风。研究生不应该只是读读书,然后拿学位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学校整体目标就与学生个人实际相差太远了。

对学生push,你才能活命。不是你招收一个研究生,学校给你10万元培养费,而是你来掏钱。但学术界的资源不是无限供给的,而是通过激烈的竞争获取的。 

拿科研项目,要“交差”。评审人也需要看performance。拿了钱,没有performance,评审人也不能违背良心建议给你资助。你能出好的文章,大项目也会来了(或者别人拉你参加大项目)。但文章不是从天而降的,一篇文章需要半年、几年的辛勤付出。经历很多次实验、投稿的失败。

谁的学生出文章多,谁就能生存。但学生想干别的事情或者需要干别的事情——搞活动、考证、实习、找工作。如何评价学生?

(三)研究生为什么做不出科研?为什么毕不了业?

每年到了九月份开学季,大批的研究生新生涌入校园。他们时而用好奇且有些“懵懂”的目光扫视着陌生的校园、大楼,时而带着一些优越感地到食堂打饭。然而,有种无形的东西,把他们困在大学这个“系统”里,那就是科研、毕业。

读中学,很少有学生不能按时毕业。而读到研究生,不能按时毕业的有很多。也许你会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无论怎样,总能毕业的。但问题是,很多研究生经历了种种苦恼和磨难,才能毕业;甚至费劲了全力,最终拿不到毕业证或学位证。

研究生为什么做不出科研?研究生为什么毕不了业?这两件事情是密切联系的,但是有细微的差别。

无论对于前者问题,还是后者,原因有很多了。从导师的视角,导师会说学生缺乏动力(M),缺乏能力(A),缺乏角色感知(R)。M、A、R来源于管理学中的MARS模型。这个模型说影响员工的表现有四个因素:M(动力)、A(能力)、R(角色感知)、S(情境因素)。我发现这个模型能够概括研究生做不出科研的原因。

但其实,导师的指导构成研究生做科研的“情境因素”之一。导师的原因包括包括导师没有指导、导师指导的是无效的、导师没有时间指导、导师胡乱指挥、导师给学生“画大饼”、导师没有催促学生、导师在跟学生讨论科研点子或者论文之前没有预先“备课”(而是随口说说)等。有的导师在学生刚进校时给学生空谈理想、画大饼,或者谈情怀,说“你要努力呀,想当年我……”

导师的指导思想也很重要。导师指导研究生,究竟是让学生正常毕业、短平快地发表论文,然后去实习,还是为导师做项目服务?导师的指导思想不同,将会影响到学生,也会影响到自己。

第三个原因是没有条件做实验。也有一种情况,学生做得不错了,但是需要进一步地去研究,那就需要做复杂的实验,比如X射线吸收(同步辐射)、量子化学计算、超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和医科的人合作等。但是,实验的进展不是受自己控制的。即使得到实验结果,文章的合作撰写和投稿、发表,也不是受自己控制的。

换言之,你如果不需要和别人合作,只能发一般档次的文章。而和别人合作,把别人的数据加到你的文章中,能够“组合”出一篇“大文章”,但时间也会往后拖,投稿的结果也不能保证。而别人判断你是否能够毕业、是否做出了科研,看的只是“表象”——你是否发出了文章。

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在毕业之前,毕业论文来不及完成。一般,理工科的研究生在已经发表SCI论文的基础上,需要在3月提交毕业论文之前的半年就开始写毕业论文。但有很多导师不管这一些,因为如果学生早写毕业论文的话,那就意味着他们会停止做实验。而研究生也有拖延症,这就导致在提交论文的前夕非常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432688.html

上一篇:沉睡在我电脑里的思想的火花
下一篇:说主持人想听的话,还是说我想说的话?
收藏 IP: 202.120.235.*| 热度|

22 郑永军 王涛 张忆文 王德华 檀成龙 徐芳 冯兆东 汪运山 王从彦 信忠保 曾德智 袁川 蔡宁 杨正瓴 熊星辰 马臻 蒋金和 钱家骏 胡新鹏 guest06522581 guest13239539 guest6819109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