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按:这是本博主(马臻)原创的一篇文章,暂时没有在别的媒体发表或者张贴。采访得到受访人知情同意。图片由本人的孩子提供。]
回想起自己的科研经历,2019年从复旦大学环境系博士毕业的陈雅欣颇有感触。陈雅欣读大二时,在有机化学课上听任课老师说他指导的几位本科生出了科研成果,便也想尝试一下。刚进课题组时,她“做实验忘了开气体,做PPT格式不规范”。后来,她慢慢熟悉了仪器设备和科研方法,并申请到一个校级科创项目。本科毕业后,她留在课题组读研并转博,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十多篇科研论文,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最近,她的论文由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1462-3。
陈雅欣说的“科创项目”,指的是学校鼓励本科生做科研的各种名目(比如“䇹政项目”“望道项目”“曦源项目”“登辉项目”)。学生申请这类项目的竞争很激烈,要通过答辩。并且,做课题的当中和结束时还需要参加严格的答辩或者考核。但一旦申请到这类项目,学生不但可以获得一笔科研经费,无形中还得到一种荣誉。这不但有助于获得奖学金,还有助于申请出国、保研。笔者从复旦大学2020年报考指南上看到,该校累计给超过5500名本科生提供了各类科创项目。
据陈雅欣介绍,很多本科生都面临着“找工作还是继续做科研”的选择。本科生提前进课题组做科研是一种尝试——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尽早知道自己是否喜欢做科研。如果喜欢,那么可以继续读下去;而如果不喜欢,就可以找另外的工作,“不能读到博士才发现自己不喜欢科研”。
对于本科生做科研,有相当部分导师持支持态度——研究生往往会经历一段艰难的适应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被前置到本科阶段。如果学生在本科阶段经历良好的科研训练,那么他们在读研时就能更加顺利地进入正轨;甚至有些本科期间探索的课题,可以在读研期间深入研究。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导师都愿意带本科生做科研。“我感到有些本科生有点功利主义。他们拿到科创项目,也不好好做实验;如果申请不到科创项目,就更不来实验室了。因此我对学生说,如果你没有申请到科创项目,也能到实验室做实验,我才佩服你。这正如我现在常为报刊写稿,如果做这个对评教授没有加分反而扣分,我还做,这才是真性情!”几年前,在沪上某高校教务处举办的一次本科生科创项目推进会上,一位教师直言。
该教师从不招本科生做科创项目。曾有本科生找上门来,但都被他拒绝了——“组里几个研究生还需要花时间带呢”。潜意识里,他把带本科生当作一种需要花很多时间的“负担”。他还觉得带本科生做实验“投入大,产出少”,即学生做了好一阵,都出不了一篇论文。他曾带过两个本科生做毕业论文,但总感到“不顺心”——他们经常需要参加岗前培训、毕业游等活动。身为“海归”的他,还看不惯有的本科生拿着研究生采集的实验数据来申请科创项目,甚至“参考”导师的科研项目申请书。他也曾目睹同事课题组的情况——有的本科生加入课题组后不经常过来,还有的中途退出了。他觉得这样效率太低了。
对此,他的同事回应称,学生并非天生就想做科研的,教师应该启发他们、引导他们。这位同事指导的本科生发表了论文,哪怕本科生署名第N作者,也尝到了甜头,拿到奖学金,收获班级同学羡慕的目光,干劲更足了。让本科生进课题组“摸爬滚打”,能把真正热爱科研、擅长科研的学生找出来,还能考察师生双方是否“气味相投”;如果发现不合适,“分道扬镳”未必是件坏事。这位同事就从本科生中“挖掘”到好几位科研苗子,这些学生为他课题组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而这位挑剔的甚至有点自命清高的“海归”教师,每年因为没能“预定”本校保研学生,只能忙不迭地参加大学生“夏令营”、九月推免面试、三月考研面试以及研究生新生入学后的师生见面会,费力地宣传自己的课题组,试图从别的学校招募到研究生。但往往,招到的是没有经过很多科研训练的新手,这使他带研究生非常吃力。
从以上两个故事可见,本科生较早地接触科研可能是件好事,有的教师能积极面对,而有的教师则有自己的想法。但无论如何,近年来本科生做科研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在考研面试现场,老师往往会询问考生有没有做过科研。那些本科期间就有很多科研经历的考生,更容易脱颖而出。而没有科研经验的学生在考研面试时容易“吃亏”。
时下,我国高校正在花大力气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而指导本科生做科研,正是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为了稳妥开展本科生科研,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首先,要特别注意实验安全。本科生进课题组并非导师和学生简单的“私相授受”。本科生不但要学习各种规章制度,而且在操作仪器、试剂时要处处小心。否则,一旦出了事故,后果非常严重!
其次,要注意学术规范。很多人即使读到博士,都不很清楚做实验、处理数据、写论文中的学术规范,更不用说本科生了。导师理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再次,要保持好的心态——本科生进课题组是来学习的,并非一定要发论文或者能发论文。本科生应珍视自己的点滴进步,享受科研探索的过程,而不能急躁。陈雅欣则补充说,本科生课程多、时间少,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并及时和导师讨论,获得最大帮助。
笔者感到,时代在进步,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已经成了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必然趋势。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