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再谈编辑论文写作

已有 3370 次阅读 2015-5-22 08:43 |个人分类:编辑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最近的事比较多,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考,博客也被冷落了。特别是,零散时间的零星记录留在微信,没有及时发到博客。还好,有时如果记得的话,会抄送到“QQ空间”,关注我思考的朋友,可以到QQ说说里去浏览一下,我设置的是开放的,不是好友也能看到。

       审稿过程中有许多思考——往往都是针对具体问题的,但不能公开,我感觉这样很是浪费——没有发挥最大的效力。今天又碰到了一篇“媒体融合”的文章,以前说过这方面研究的通病。今天摘录一点审稿意见中的不会暴露隐私的部分,供大家参考。  

     (1)媒体融合的概念不清,是谈媒体融合、媒质共存、媒介融合混在一起来谈。传统媒体的概念和新媒体的概念不明确?从媒体形态角度看,期刊、报纸、电视、广播是传统媒体,而从媒质(载体)上看又如何?纸质本期刊是一个概念,网络版期刊又是一个概念。网络版期刊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网络期刊在加上声像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等等。

(2)作为后续做法或问题解决的依据,论述的特点是大众媒体的特点,文中也是明确“新闻”,而不是学术期刊这种小众媒体。这养的特点不能作为解决学术期刊问题的基础!要谈特点,就应该针对后边要提出的措施谈。更何况大众媒体——一般网络媒体是属于大众媒体与学术媒体的传播规律是不同的。如果说有指导意义,那也是“网络”这个媒质的特点造成的学术信息传播“需要改进”。这一点,至少应该注意“紧扣主题”——这是论文写作的逻辑性的必然要求。

(3)即使在新媒质出现以前,也有学术信息传播与大众传播结合的问题,但二者的区别是确定的,难道新的媒质就将这个界限破除了?目前,从媒体的角度看,新媒体多是大众媒体,所以融合就有一个误区“大众媒体与小众媒体融合”——行的通不?所以,这里似乎应该探讨的是“媒质”和“媒介”融合。特别是,文章主题是谈科技期刊,而以大众媒体的特点做基础,似乎不妥。

(4)作为科技期刊或学术期刊,在谈到新媒体时,一定要有一个意识“大众”和“小众”,然后,思考那些特征是可以——基因是可以应用到科技期刊,科技期刊的那一流程。在论述科技期刊的“改造”或“改进”,要时刻注意前面归纳的特征——否则就是两张皮。
我昨天,帮忙看了两篇内部编辑写的文章,一时冲动,答应不写讲稿给大家讲一下“编辑学论文写作”的问题,开放互动,解决具体问题。实质上社会科学类论文是相通的。不用讲稿,实际我心里是有谱的。昨天晚上,归纳了几句,将问题概括如下,那么讲讲讲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立论不稳强戴冠,论述空泛飘欲仙。

主题无关思路断,逻辑混乱强凑篇。

方案设计欠周全,数据分析无新言。

概念不清理据偏,无视读者自周旋,

新瓶旧药不沾边,无病呻吟费资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721-892221.html

上一篇:关注诗性的年轻人——关于诗人自杀的辩论
下一篇:发3首诗作分享
收藏 IP: 117.32.153.*| 热度|

2 马省伟 李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