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苑医院乘风破浪60载
李连达
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但无医院,上级决定在华北行政委员会职工医院(后更名为西苑医院)及新建成的阜外医院任选一家做为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
西苑医院位于风景区,毗邻颐和园及圆明园,医院外是三面荷花一面柳,万绿丛中一点(红柚)。院内则是小桥流水,桃林鱼塘,远望万寿山,近观花红柳绿,环境优雅,胜似御花园,符合中医特点,更符合养生延年之要求。而阜外医院地处繁华市区、西式建筑,更符合西医院要求。因而最后选定西苑医院做为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
建院初期只有一百多张病床,约150名医务人员。其后从全国各地聘请了黄竹斋等十多位老中医和几十位青年中医及西医。并在西苑医院举办全国第一期及第二期西医学习中医班,成为中医研究院工作的骨干。目前全院职工千余人,病床500多张,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中医院。
当时创办现代化中医院,是史无前例的新鲜事物,没有成熟经验,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中西医互不了解,没有共同语言阶段
工作中不协调,甚至出了不少笑话。有位青年中医遇到股骨头坏死病人,开了张X光检查单,照相部位是“环跳”,放射科的西医大夫不知“环跳”为何物?在哪里?成为一大笑谈。有位青年西医给肾炎病人作血尿检查。有位老中医勃然大怒,竟敢对病人“伤津劫液”,把西医批的汗流浃背。甚至还有人主张中医临证不临床,只设门诊,不要病房。
二、西医诊断,中医治疗阶段
中医西医在学术上互不了解,在工作上需要很好的配合,于是创造了中西合作的新模式,每位病人先由西医作出诊断,再由中医选方用药进行治疗。配合工作,提高了疗效及诊疗水平,增加了中西医之间的互相了解,开始有了共同语言。
三、西医学习中医,出现了中西兼通的“两条腿大夫”
出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全国第一,二期西医学习中医班在西苑医院举办,以后在全国推广,遍地开花。与此同时在北京大学医学院举办了全国青年中医学习西医班。这些学员不仅成为西苑医院,也成为全国中医药研究的骨干及领军人物。中西医结合由工作上的配合,人员合作,发展到学术上的结合,逐渐形成中西医结合新理论、新模式,推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在1956年北京医学院(后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分配到西苑医院工作,经系统学习中医后,从事17年的中医儿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在儿科学界成为小有名气的中西医兼通的儿科专家。本应在中医儿科方面继续努力,作出更大贡献。但在全国麻疹大流行、合并腺病毒肺炎,病死率高达20%之时,苦于没有高效速效的中药可用,也无抗病毒西药可用,在面临大量患儿死亡的痛苦时,我毅然决定,必须研究适用于抢救危重患者的速效、强效中药。于1974年我丢掉了工作17年的心爱专业儿科,从零开始,从9平方米的厕所开始开展中药研究,创立基础研究室。竭尽全力推进中药现代化研究。
60年来,我与西苑医院共成长,披荆斩棘,逆流而上。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迷茫,也有被压制被打击的遭遇。更有突破逆境,与豺狼虎豹斗争到底的决心。踏破青山春常在,壮志未酬再奋蹄。
我的座右铭是: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热爱中医事业
为了人民的健康长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