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教学部门领导的发展与变化
李连达 李贻奎
我国各级学校及科研部门的领导干部,随着社会的发展,体制机制的变化,大约分三个阶段的发展与变化。
一、“外行领导内行”阶段
建国初期学校及科研部门的领导干部,都由久经考验的老革命、老干部、转业军人等党政干部担任,他们的特点是政治可靠、品质好,以公仆自居,竭尽全力为所有的科研、教学人员服务,不争名、不夺利,特别是不与民争利,先人后己,公正、廉洁、作风朴实。但是他们缺少专业知识,甚至文化水平不高。对于教学、科研及学术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学术问题和决策上有时比较保守,清规戒律较多,行政领导有力,专业领导较差。常把广大知识分子视为资产阶级资知分子“臭老九”改造对象。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不够,喜欢用行政手段解决学术问题。
二、“内行领导内行”阶段
1958年前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强调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有些专家学者提出在教育部门、科研科技部门,应该由“内行”担任主要领导。于是各学校及科研科技部门的主要领导逐渐由“又红又专”的专家担任,他们既有行政领导能力,又有专业知识,是“行家里手”的教育家、科学家,在行政领导及专业领导两面都是强而有力,成为“双肩挑干部”。这个时期的领导干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全部精力用于领导工作,牺牲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及专业工作;另一类是不舍自己的专业,不愿放弃科研工作,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学术研究上,而把领导职务视为政治性荣誉,作挂名领导。两种类型的共同特点仍然是政治素质很高,公而忘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仍然以公仆自居,全力为全体科研教学人员服务。公正廉洁,深入群众,了解知识分子的特点及学术发展方向,能够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在学术领域出现生动活泼,学术民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三、“双肩挑”的异常发展,“以权谋私”合法化、公开化、普遍化。
是当前科教界领导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其他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经济发展飞跃前进。但是市场经济、商业行为及竞争机制,渗透到教育、科研领域,带来一系列新问题,也使科教部门领导干部的组成、特点、体制、机制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有喜有忧。
针对科教界的特点,“双肩挑”具有很多优点,但也为“以权谋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的领导左手抓权,大权独揽;右手抓学术,形成学术垄断。行政权与学术权合二为一,党政领导合为一体,权力高度集中,难于监督,易致失控,为“以权谋私”的合法化、公开化、普遍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其表现形式多样化,有的领导干部将个人利益凌驾在集体利益之上,以权谋私、争名夺利,垄断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本行业的重大研究项目,研究经费,科研资源(人力、财力、物力、仪器设备等)。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变成老板与打工仔的关系,领导不再是群众的“公仆”,而群众成为领导的“公仆”。
近年很多重大科研项目几乎都被各科教单位的领导所垄断,很多国家授奖项目的负责人几乎全是各有关单位的领导。评职称、晋级定职、评奖以及评选各种荣誉称号等,几乎都是领导“身先士卒”“先己后人”。以权谋私、谋名、谋利,用行政权力垄断学术,将集体劳动成果据为己有等现象,已成为学术界的“新常态”。
当前的“双肩挑”领导模式,需要认真研究改善。主要问题不在于“内行领导”还是“外行领导”,不在于“一肩挑”还是“双肩挑”。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科技教育领域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利益面前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甘为公仆,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
同时应该建立一些规章制度,防止以权谋私,用行政权力垄断学术资源,侵占集体科研成果等不正当行为。应明确行政领导与学术领导分工与合作的正确关系。防止以权谋私,学术垄断,“红顶学霸”及拉山头搞帮派等不正之风。
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科教部门的领导模式,提高干部素质,制定选聘标准,任免程序,退休年令,约束机制等,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将对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