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在1993年的冬天,像往常一样,我骑车经过东直门外大街回家。路边一家小门脸的书店门口立起一个大招牌,上书“书店关门,全场甩卖”之类的话。我下车,进去看看是否有机会拣点儿便宜货。书架上的书已经排不满了,看来已经卖出去了不少。
这时候,在一个书架的最高一层,我看见了整齐排列的一套《鲁迅全集》,16本,人民文学出版社81年版的。问店主,这套书多少钱?答曰,一百六。我再问,能不能便宜点?店主说,一本才合10块钱,你还嫌贵?我说,我买你一套呢,怎么也不能按10块钱收吧。
我估计这套书放在那里一直无人问津,店主又急于出手,所以我没费什么力气就把价钱讲到120块。一套书16本,还不好拿,店主给了我一个纸箱子,又给我一截绳子。我把书装进去,然后把纸箱子捆在自行车上,就美美地回家了。
当时我的月收入在400块人民币左右,花120块买书,还是需要下很大决心的。当时我可没有课题费,这120块是实打实地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占到了我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强。之所以特别想买下这套书,还是因为喜欢鲁迅,崇拜鲁迅。
不过,这套书买回来,除了大致翻过几次外,我并没有怎么读过。其原因是,我喜欢躺床上读书,而这套书是精装的,拿在手里举着太沉了。我读书,还是喜欢那些平装本的集子,拿在手上,轻巧而自如。鲁迅的书,比如杂文集,小说集,还有那个两地书等,出版的平装本很多,我一直都读这些平装本。
后来出国了,书还在国内。我也不舍得卖掉,也不舍得扔掉,就打包,交给朋友保管了。这套《鲁迅全集》一直呆在不知道哪个角落里。
前两天误打误撞,在网上竟然看到拍卖《鲁迅全集》的,而且正好跟我这套一样,是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的。出于好奇心,看了一下,起拍价为100元,最后的成交价是430元,邮费另加。我心里一亮,大致算了一下,当初投入120块,如果今天收回430元的话,我的年投资回报率大约为7%。这个7%并不算少,因为银行的利率比这要低得多。
当然,如果按购买力算的话,1993年的120块肯定比今天的430块购买力要高多了。这么算,我还是吃亏。不过,反过来想,就算我当年把这钱省下来,也还是会放到银行里,这些钱在银行里到今天可变不成430块。这么算,我又觉得赚了。
这里的一个关键结论是,往银行里存钱是不合算的。
我的另外一个感慨是,不知道今天有多少人肯自己掏腰包,拿出自己月收入的四分之一用来买书了。想想,如果你月入5000元,你愿意逛书店刷掉1000块吗?记得1995年左右在北大南门外风入松书店,碰到一位带着学生的著名教授(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学生拎着篮子跟在后面,教授挑书,喜欢的就放到篮子里。我站在边上,看见教授不停地往篮子里放书,根本不看价钱。当时我真是羡慕死了。不用说,人家有充足的课题费,想买多少书就买多少书。而这个理想,我到今天也没有实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