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NAS上的近期发表的一篇有关文化差异的论文,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我平时并不阅读PNAS。知道这篇文章,是因为科学网的编辑李老师主动联系我,希望我就这篇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之所以这篇文章惊动了科学网,是因为文章的结论可能令国人感到难为情。具体而言,是这篇文章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定量比较了信奉集体主义的中国和信奉个人主义的美国,发现集体主义文化下群体内的成员更倾向于彼此之间保持警觉,把其他成员的友好行为视为潜在威胁。
科学网的担忧体现在他们要我回答的三个问题里,尤其是第三个问题。
您怎么看待这篇论文得出的结论?
这项研究在实验设计和逻辑链条上有无不合理之处?
有人担心类似研究结论会加剧社会科学中的歧视现象,让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偏见被“合理化”,您觉得这样的担心有必要吗
我认真阅读了李老师发给我的PNAS文章,并给出了如下的回复:
【1. 如何看待这篇文章得出的结论?
这篇文章的主要结论跟我个人的认知基本吻合。对其结论的感想见我对第三个问题的答复。
2. 关于这项研究的设计
我个人认为这项研究的方法和设计是合理的,也是巧妙的。可以商榷的地方是其样本的选取并非随机。比如,他们的第二项研究的样本来自中国三所大学的400多位学生。因此,其结论是否具备可推广性还有待检验。不过,这也算不上根本缺陷,在社科领域很难保证样本的随机性。
另外,我个人很希望看到类似的比较研究从中美比较扩展到更多的国家。比如,中日两国都被认为是集体主义文化,其群体内警觉性有什么样的差异?
3. 关于所谓对社会科学中的歧视现象的担心
社会科学领域对于国家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管理学、传播学等领域都有很好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正确了解与认识不同文化对人类行为特征的影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差异造成的行为特征上的差别也是客观存在的。相关的研究不是为了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优劣”与“高下”,而是为了在个人交往与工作中采取更有效率和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文化差异的研究,对于跨地区和跨国企业的营销策略,对于公共治理和公共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相信,没有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文化,在人类所有的行为领域都具有领先意义。事实上,我个人从事过国家文化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的研究工作。我们发现,没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在所有维度上都是激励创新的。
当然,谈到文化,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但是,对文化可能带来的冲突的担心,不能成为拒绝研究文化差异的理由。我们只有更好地研究文化差异,正确认识文化差异,才能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去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
需要指出的是,人类具有一系列普遍认同与遵守的道德规范、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这是共识,也是主流。研究文化差异的目的,不是为了推翻这些共识,而是为了通过文化差异这样一个视角,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类的行为特征差异及其对于信息交流、商业营销、公共治理等领域的影响。对于这样的研究,应该予以加强,而不是限制。 】
科学网很快以《PNAS论文称中国人对同伴更警惕?作者独家回应》的标题发表了对此事的报道,见 https://mp.weixin.qq.com/s/ZqEudK5wQ-EcI74iqv4APw 。上述报道引用了吕乃基老师和我对这项研究的评论。遗憾的是,我认为,所引用的部分并不是我的评论中最重要的观点。基于这个原因,我把回答采访的全文贴在这里,以保留事情本来的面目。
我写下这篇博文的时候,发现距离上一次在科学网发表博文,已经三年出头了。抚今追昔,不禁感慨时光流逝,世事无常。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